人到乐龄,每当心惊肉跳的阅览讣告栏时,总觉得生命中最珍贵的,还是“情”:亲情、爱情、友情与乡亲之情(邻里之情)等等。社会国家的凝聚力与认同,从较深的层面看,其本质有很大成份是对亲人、朋友、邻居、国人的情感与关爱。所以,国家发展局在规划国家新蓝图时,除了各项宏大的硬件建设外,对邻里认同与归属感的成长亦非常关注。
早报三月五日的社论,把这邻里认同与归属感的概念,具体化为“甘榜精神”,这不但有助于理解掌握这抽象的概念,同时还指出了培养邻里精神的设计方向。甘榜与都市最大的不同是:都市人基本上是“匿名”的陌生人,而甘榜里的村民,是有名有姓有门牌有性格的财叔、Ali、六婶、Jenny。所以,如果要在组屋区重现甘榜精神,看来有必要设建一个一个自成一体的小社区(甘榜)。
而这小社区的住户数目不可太大,三四百户应该是极限。这里说自成一体的小社区,当然不是说要建篱笆划边界,而是指利用房屋的面向,环绕着一个大家共享的公共空间,促进这三四百户居民自然的认识交流,建立类似以前的甘榜村民的亲切关系。
这公共空间必须对各年龄性别的居民都要有吸引力,譬如小朋友喜爱的游乐场地、青年的球场、滑轮溜道、适宜散步晨操溜狗的花园等。玩在一起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阿公阿嬷甚至女佣,以及球友们、晨运者或动物爱好者等,日子一久,迟早会物以类聚,“日久生情”。笔者对此有切身体会,几个终身不渝的死党,都是小时候的邻居,一起踢足球长大的。
此外,还有一个绝佳的,可是却常被社区组织者忽视的公共场地 – 那就是组屋楼下的咖啡店。这是人潮自然聚集并长时逗留之处。有意搞社区活动者,或可以把办公室设在咖啡店旁边,亲近那惯牲集聚的人潮。大家熟悉之后,举办社区活动或收集公众回馈,就会容易得多。马来西亚有一名著名的政治家,就把他的进行政治活动的办公室,设在一间咖啡店后面。
以上所例举的居民活动空间与设施,在今日的组屋区,其实已经非常普遍齐备。问题是,所覆盖的服务地区太广,目标用户太多,所以较难培养基於“长期近距离接触”的甘榜精神。如果要在组屋区重现“甘榜精神”,看来似乎需要有意识的规划小型社区。
早报言论 15/3/0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