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0日星期一

天使

如果你的世界包括了灵界这一维度,好像挪威公主玛塔.露易斯那样,那天使往往是你的世界里日常交往的居民。

黛安卓(Diandra)是一位通灵人。她原是一位财经策划师。在1980年开始有通灵能力,1986年她辞去了银行的工作,专注灵修辅导工作。
她的一位灵界导师塞伦(Salem),曾谈过天使这个题材。收录在《天使领域》(ANGELIC REALMS)专辑:黛安卓频道。现把一些有趣的内容,节录于下。

问:天使从那里来?它们是什么?

塞伦说:人类的宇宙并不是第一个创造的宇宙。在以前,就存在着许多古老的、充满爱的、至高无上的存在,那些是人类所未曾知晓的多次元存在的宇宙。当人类的宇宙开始成形时,一种父母本质的爱就在那里导引、养育和保护嫩幼的新生创造的人类宇宙。同时也有许多其它宇宙的充满智慧和爱的能量(天使),现身来养育这个新近创造的宇宙智能(人类宇宙),这个神圣的智能(天使)在人类的宇宙中采取过许多形式。有一些形式是人类所无法了解的,而把它们想成是地球以外的生物。另外一些形式,则被称为天使。

天使是光的一种美丽的实存,激赏存在的喜乐。天使的国度表达单纯存在的喜乐。单纯存在。

它们随自己的意愿来去自如。

天使与你同在,自从你的世界伊始之初。它们不仅是非物质的,它们有时候会现身,天使有时候也会采取第三度次元地球人的形式。这始终是天使的选择。你可能不会察觉到有天使在你周围现身,要知道天使的现身只会在你的宇宙中停留很短的时间。所以,如果你已经认识了十年之久的人,告诉你说它们是天使,我们会告诉你要强烈的质疑。它们只会出现很短的时间,很短的意思是几个小时,或许是几天,但鲜少比这个更长久。不仅是因为这天使很难去支撑你们第三度次元层级的震动;干涉你们的自由意志也从来不是它们的意图。

天使的现身并不仅限于对人类的行动。它们的现身也同样在动物国度和植物国度里非常活跃。那些变得觉知它们的人可能称呼它们为小精灵。

问:天使有翅膀吗?

你经常会看到有翅膀的天使的图片。天使真的不需要有翅膀。天使是有移动能力的存在,不需要翅膀。它们的思想会带它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像你不具身体形式时能做到的那样。孩子们在他们开放的纯真中,是最可能去清晰地看到这些美丽的存在,它们经常现身在你们星球上。

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守护天使,这是个神话吗?

不,它不是神话。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位天使从你出生那天现身停留到你离开这个星球的那天,这就是个神话。你在六岁时对天使现身的需求,可能不是你16岁或61岁时的需求。不同的天使,对应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思想而现身。你喜欢把守护天使想成是你的天使。你想要父母般的安全关照,或者去相信天使是你的个人拥有。那不是它的原貌,不过你把它弄成个人化也不会减少它的现身,它始终在你身旁。

问:过世的人、已故的人,他们能够成为你的守护天使吗?

不能。人类从来不能成为天使。所以,算了吧,朋友,你不能是天使。你不是天使。你是更丰富的。你比天使还要丰富。

问:人类在那方面比天使更丰富?

它们没有你所拥有的无限创造能力和无限自由意志。它们所拥有的是超然和永恒的能力,在它们现存的觉知状态中。天使是永恒存在的。那个存在始终意识到它们自身的存在,永不止息。它们对于它们居留的每一个次元都有完全的觉知。它们是永恒的存在,永远有意识。但是它们没有人类被给与的无限创造能力和无限自由意志。你有能力去创造你所渴望的。天使领域没有那样的能力。它们受限于它们的不朽中。

问:我们是否曾经没有天使陪伴?

你从来不曾没有管道触及天使存在的现身。从来不曾。它们总是在你身旁吗?不。你的思想总是会带来天使现身,如果你呼求。你可以在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里这么做。并非必须是危机中才可以。它们能够帮助你通过下一个测验。它们能够帮助你,当你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沟通时。它们能够提升你周围的震动。天使在你们的宇宙中是为了服务。你必须呼求。

参考网页:http://www.inwardjourney.com/may2000.htm

2007年7月27日星期五

和天使交谈的挪威公主

昨天路透社有一则新闻:挪威公主玛塔.露易斯宣布,她有通灵能力, 同时要开班教人如何与天使谈话。

今年35岁的公主玛塔.露易斯,是当今挪威国王拉尔五世和宋雅王后的长女。

她在她创办的Astrate Education Centre的网站上说,她对非正统的教育向来有兴趣,并说自童年她就有通灵能力。

“当我还很小时,有一回我告诉一位刚认识妇人,她不必为她丈夫的事伤心,因为他们最终会和好如初的。”

那位女士非常惊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会把这样的私事,告诉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而在场的大人们都非常尴尬、生怕被怀疑是那位多嘴的人。

公主玛塔.露易斯向来不喜欢做一个花瓶式的皇族,26岁即开始创业,经营自己的娱乐文化生意,并自愿放弃皇族特权,同一般平民一样缴付所得税。她曾攻读生理治疗学,并取得合格的生理治疗师的资格。她也曾经在一间整体论医药学院( academy of holistic medicine)学习,在这些学院里“学到了如何有系统的通过感觉印象去了解他人。”

她酷爱骑马,多年参与骑术竞赛。和马匹的接触经验,让她学会如何与动物深层的交流。进而开始与天使接触。“近来我了解到这种天赋的价值,同时希望与他人共享。”

她创办训练课程, 将通过阅读、治疗、水晶以及实习来帮助学生体认自己的真相。

课程为期三年,学费每年2000英镑。

公主玛塔.露易斯也是一位成名的童话作家。著有Why Kings and Queens Don't Wear Crowns.

2007年7月25日星期三

奥地利




不要让别人把你的世界变成地狱

“不要让别人把你的世界变成地狱”,我在朋友的博客上留下这句话后,立刻想起苏伊。把她的世界变成地狱的正是她亲生母亲,她唯一的亲人

苏伊今年大概有四十多岁了,依然独身。她不是什么大美女,不过五官端正,年轻时体态轻盈,娉娉袅袅的,虽然稍嫌保守拘谨,拜倒裙下臣却为数不少。她曾经很正式的恋爱过两次,爱过两个男人。可是两次都被她妈妈搞砸了。

第一次是大学同学。走了两年,带回家给妈妈看,却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她太年轻,男方没有经济基础。第二位是银行里的同事,不幸的是,当时她妈妈心中已另有理想快婿人选,于是家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为了使女儿就范,这位老太太无所不用其极,包括用扫帚驱客,恫言自杀等等。最后苏伊只好两个都不要。

从此苏伊就没有好日子过,每天放工回家都如临大敌,呵责咒骂每天都发生,苏伊做什么她都不满意,有时候为了惩罚她,连衣物都会被剪坏烧毁。

后来老太婆患了糖尿病,只好请一个女佣来照料她。可是没有一个女佣能做满三个月的。老太婆有暴力倾向,好几次持械威胁女佣,最戏剧性一次是,当苏伊出国公干时,老太婆居然把女佣反锁在房内,监禁了两天。

很多人告诉苏伊,她妈妈有神经病,应该接受心理治疗,苏伊却一直不肯带她去看精神病医生。她自已却日益郁闷消沈,憔悴枯萎。好几次我侦察到她精神恍惚,眼露凶光,我怕她忍无可忍,会模仿童话故事里的小孩,把老巫婆弄死。

去年老太婆病死。苏伊最宝贵的前半生也浪费了。

要不同情苏伊是很难的,但是我不能不问,为什么苏伊允许她母亲把她半生毁掉,“把她的世界变成地狱“。她难道真的一点选择也没有吗?她可以选择离开妈妈独居呀,或送她妈妈去养老院精神病院什么的。或且,最少在情绪以及追求快乐的生命意志上,尽量不受那个疯婆子的影响。

不要让别人把你的世界变成地狱2

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我事不关己,说来容易。但像这种困境,虽然不常见到,但也不是绝无仅有的。在现实里,面对类似问题的人其实不少。问题的性质虽大同小异,处理的态度和方式却可以非常不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像苏伊那样,亳无主动的让外在环境全盘支配。

维克托 弗兰克尔(Victor Frankl)的故事,就很有启迪性。

弗兰克尔是一个心理分析学家同时也是个犹太人。他被监禁在德国纳粹的死亡集中营里。他的父母、兄弟以及妻子,不是不堪折磨在营中死去,就是被送进大火炉烧掉。最后只剩一个妹妹和他。他所受的毒刑与耻辱实在不堪想象,他每一分钟都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轮到他被送进火炉,还是被派去清理骨灰。

有一天,他被剥得精光囚禁在一个极小的房间里,他突然理解到一种他后来称为“人类最后的自由” – 一种那些监禁他的纳粹主子抢不走的自由。

纳粹主子可以控制他所处的整个外在环境,对他的身体可以为所欲为,不过弗兰克托知道,他们没有办法控制他的内在的态度。他可以决定这一切苦难将如何影响自己。他知道自己是一个人,和动物不一样,动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是已经被设定而没有选择的,可是人却可以选择如何反应。人可以选择绝望放弃,也可以选择坚守希望。

为了保持士气,他常常想像将来的事。他幻想被释放后在大学里授课。在他的心象中,他清楚的看到他如何在讲堂里,对全神贯注的学生讲授他在集中营里领悟到的教训。

他利用记忆与想像力,不断的操练他在精神,情感,与道德上坚轫度,而他那小小的自由逐渐越长越大,后来甚至比他的纳粹主子更大。那些纳粹主子有的是很多自由的权利,多种不同的选择,可是他有的却是更大的自由,更强的力量去执行他的选择。渐渐的,他成为身边所有人的激励榜样,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德国守卫。

最后,他挨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到大学当心理学教授, 创立了存在治疗法。

弗兰克尔在最艰苦,最困难的环境中,发现了作为人类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在外来的刺激与人的内在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人的最基本的自由 – 选择反应的自由。

(人类):剌激 > 选择的自由 > 反应
(动物):剌激 > 反应你的上司吹毛求疵、态度恶劣,难道你就让自己的情绪任他破坏、士气受他打击吗? 你是否能选择心平气乐观进取?

你的同事朋友忘恩负义, 没有信义, 难道你因此就愤怒嫉世, 任由自己人生的态度受他们污化扭曲吗?

你的丈夫脾气暴躁,孩子惯性撒谎,你就得灰心绝望,过着悲哀的日子吗?

不要让他人把你的世界变成地狱,记住,你是有自由的选择自己对这些负面事物的反应的。你能够决定这些苦难对你的效应.

参考“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by Stephen Covey

2007年7月24日星期二

卖艺


匈牙利的一个街头老音乐家,琴声沧桑。
如果你在相片上按一下,把相片放大来看,当更能体会我们听他演奏的心情。

请勿尝试

这是我刚刚在午餐时,从朋友那儿听来的故事。对那些对灵界既有兴趣又喜欢亲自探索的朋友,似有警戒性。
女主角现在约四十岁,已婚,有一个孩子,在一间咨询公司任培训员。
事情发生时她还是个中学生,在一间女校就读。说起那间女校,当时在加东区人人皆知,因为该校学生常常穿着校服在公众场所抽烟,出口成脏,令人侧目,同时令所有同龄男生充满希望。
一天,她和几位好友,在学校的厕所后面玩碟仙。
碟仙是一种民间玩意,我小时看过祖母、舅舅和阿姨玩。他们用一个盖着的小碟子,在碟沿画一个箭嘴,把碟子放在一张布满文字与数字的纸上,然后烧一支香请碟仙来问事,三个人各置一只手指在碟沿,其中一人念念有词。等到碟子动起来后,就可以发问了,例如问某人的岁数,碟子就会移动到有关数字作答。
这几位学生没有碟子,就用一个五角银币代替。据说她们“请”了接近四十五分钟后,银币才动起来,她们又惊又喜,问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后,才想到不知应该如何妥善收场。没有人敢收那个银币,於是她们在校园挖了一个洞,把银币埋了。
可是从那天开始,女主角就觉得不对劲,同时出现特异功能,例如可以说出不相识的人兄弟姐妹的姓名,同时常看到奇异的景象。
有一次在课室,她去开风扇,才刚伸手,却被同学叫住,她的手虽然没有接触到电钮,四个风扇却哔哔叭叭的开动了。
她说她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七年,有一天她突然觉得自己“好”了,从此她整个人就清醒了。奇怪的事也不再发生。她现在是一个教徒。
这样的事信不信由你,不过最好不要尝试。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故事。

无须把‘主义’妖魔化

《联合早报》言论版(7月21日)刊载了刘学敏的文章《我们需要应变能力,不是主义》,作者认为“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接着断言“历史上各种意识形态的建立和推行几乎都设有产生过正面的作用。”
他并认为,《早报》白士德提出建构新加坡主义,“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也是危险的”。因为“如果我们把(新加坡)以前的成功都认定是主义所赐,就会受其束缚,造成僵化的思维,从而产生失败的危险。”
他认定“新加坡的成功之道,正好就是没有‘主义’。正因为没有被任何意识形态所束缚,我们才能放开手脚,不断的适应,不断的改变。”所以他的见解是,新加坡“需要的是适应能力,不是主义”。
我认为,所谓“主义”是指一套有系统的看法。刘学敏个人对指导国家社会发展的那套看法,经系统化后或也可以称为“应变主义”。
如果刘的“应变主义”强调的是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不断的改变,不断的适应,实行起来不会导致僵化思维,那么,这种主义并不可怕。由此可见,不是如刘君所言那样,凡“主义”就会造成僵化。
许多价值观都应恪守
主义是一个无辜的中性名词,似乎没有将之妖魔化的必要。
譬如说甘地的非暴力主义,主张不杀生的素食主义,反对奴隶制度的平权主义,务实理智的科学主义等,都是历史上产生过正面作用的意识形态。
成功的国家确实必须随着国际环境而应变,但这并不是说在构想应变策略时,完全没有核心价值的指导。譬如说我国公民信约中的公正平等的原则是不可偏离的。而任人唯贤的“功绩主义”,也是我国社会的基石之一。
在国际上,我国在保卫国家的权利的同时亦负起国际责任,并处处发扬人道精神。相信这是中国副总理吴仪形容新加坡精神是“勇敢并具同情心”的原因。
同时,新加坡在国际上诚实守约,不像某些国家政坛出现那样肆无忌惮的出尔反尔。这些核心价值的坚持,为新加坡带来“诚信”的国际佳誉,成为我国一无形的强大资产。
新加坡的成就,不能不归功于领袖们对这些核心价值的坚持。
这些我们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价值原则与制度,并不普遍存在世界每一个国家中。这一切都可以看成是我国的独特之处。有意识的总结这些有效的价值、制度,政策以及做法,这件工作就算我们不去做,抢着做的国际学者大有人在。
新加坡真的只需要适应能力,不讲主义吗?
·作者是本地自由撰稿人

联合早报 言论 2007年7月28日

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

Paul Klee2


一早被聒噪的鸟声嘈醒,想起 Paul Klee 的这幅画. Paul Klee 出身音乐世家, 曾在音乐与绘画二者间踌躇不决,结果选择了绘画。很多人说他的画充满音乐趣味。图中的几只鸟,让人联想五线谱上的音符。

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

重要的,但是可以迟一点做的事

我有位亲戚,四十多岁的妇女,五年前右边的乳房发现了几粒颗粒,当诊察后确证不是恶性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颗粒取出后。医生吩咐必须定期检查,以便即时侦察任何恶化征兆。

过了五年,我这位亲戚在一次公司举办的身体检验时,发现右乳有硬块,后来诊断是第三期癌症,整个右乳得被割掉。

原来这五年来,她一次都没有再回去作检验,要不然,症状早该被发现了,不致于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很多医生会告诉你,像她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常见了。

和许多新加坡人一样,她是一个非常尽责的职员,工作忙得要命,晚上十点多才放工回家,是例常现象。

身体检查这件事虽然重要,但比起许多亟待解决的工作问题,却好像没有那么紧急,她常常告诉自己,身体检验就算迟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也不碍事,于是,这样一拖再拖,拖了五年。

有许多像身体检查这类“重要的,但是可以迟些时候才做的事”,最终往往是没有被执行或完成的。

例如,很多人都知道“流水不腐”的道理,知道抽出时间做运动的重要。但是,他们也知道不立刻去运动是不会当场暴毙的,于是一拖再拖,左三年右三年,等到心脏血管阻塞的那一天。

我的一位老友,离开大学后就在一间跨国企业工作。三十多年前,雄心勃勃的告诉我,他看到一个机会,只要学会讲阿拉伯语,他在公司的前途将无可限量。他是我中学同班,有语文天才,中英文不必说,各种方言甚至马来语淡米尔语,都讲得似模似样。不过这三十多年来,他却一直“抽不出时间”去学阿拉伯语。虽然职业一路平稳,但是他和我都知道,他的潜力绝不止于此。现在他整天打高尔夫球,最常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耽搁延误那些“重要的,但可以迟一点做的事” 是许多人的通病。

不去做那些“重要的事”,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做父母的,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孩子重要呢?可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许多家长因为忙于生计而“抽不出时间”与孩子相处,错失了孩子最易受影响的成长期,结果与孩子亲密程度,远不如家里的女佣。

这种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可是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却也是一件“重要的,但是可以迟一点做的事”,所以往往被耽搁,以致误失时机,等到真的有时间做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像我亲戚那样,失去了一个乳房,失误后果是明显的悲剧。其实在很多人的生活中,这种失误不断的在发生:失去健康、壮志不酬、忽略所爱的人,这一切的后果其实是同样的严重的。但因为其因果关系没有那么明显,因此就被很多人忽视了。

你是否也有一些耽搁一旁的“重要的,但可以迟一点做的事”呢?

这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抽点时间去想一想。

2007年7月20日星期五

读史札记 - 罗马的女人

比起许多古代社会的女性,古罗马的女人可说很幸福的。

她们享有很多自由:例如,己婚的妇女可以独自外出;可以和男性一样参加宴会;可以和丈夫轻易离婚,并拥有财产权。

和人类史上各种社会的许多女人一样,古罗马女人得到自由后,就毫无忌惮的去追逐她们的终极关怀 – 如何把自己装扮更漂亮,更有魅力,以期艳压群雌,吸引所有男人的目光。

据历史记载,古罗马女人在增进自己的吸引力方面几乎出尽法宝。我们只要看看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 Seneca )以下这段言论,就可以知道罗马女人放任的程度:

“现在的女性都喜欢穿透明的丝绸时装,什么都遮不住!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让人看见了,穿了等于没有穿。你们扪心自问,这样的穿法,不就是裸身露体吗?这些东方来的舶来品,贵得要命!花这么多钱,结果怎样呢?那本该是女人在卧室里贡献给情人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已经在街上展览过。”

塞涅卡后来自杀身亡,大概是“没眼看”。

说到这里,诸位朋友大概都觉得罗马女人很够胆吧。哈!比起我后面要讲的,这只算是小儿科。

读史札记 - 罗马的女人2

且让我们继续看看她们更利害的招数,或且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

在古罗马,已婚女人红杏出墙,被抓到的话,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要被放逐并充公财产。

不过,聪明例罗马女人找到了一个法律漏洞:那就是,红杏出墙这条罪不能应用在妓女身上。

于是乎,罗马女人不论家世出身,一个接一个去注册成为妓女。

情况愈演愈剧,结果惊动了国会。清一色男性的国会当然乘机报复,决定更改法律。

以下是塔西突斯( Tacitus )有关此事的记录:

“公元19年,国会决定:凡父亲、祖父或丈夫曾经被封爵位的女人,一律不可出租自己的身体。现有维斯逖腊女士,出身高尚家庭。出于肉欲,居然主动注册为妓女。我们祖先定下这条法律,原以为规定卖春者向当局注册,已是明显的羞辱与惩罚,没想到社会道德会沦落到今日这等田地。最莫明其妙的是她的老公,他必须解释,为什么他知情不报或采取法律行动对付他老婆。现在,本院判决把维斯逖腊女士放逐到舍瑞福斯荒岛上。”





2007年7月19日星期四


莫扎特故乡的一个公共花园。时值春天。

札记 - 基因择偶

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发现,异性之间的吸引力,受到基因进化机制的影响。

基因最关心的事是生育下一代,所以,在女性排卵期间,男女双方都会觉得对方比较有吸引力,办成事的机率也比较高。

由于“差异” 有利进化,那些基因差别越大的男女,就越能互相吸引。而气味能够透露基因的消息,所以气味是否相投,往往是决定男女关系的重要因素。

基因在择偶时,对对方(基因)是否健康,操作是否正常十分挑剔。可是因为基因是看不到对方的,因此就发展了一套以外表来评估对方的方法。

基因偏爱体形对称,五官端正的人。因为面孔与身形左右对称,显示其基因操作良好。

还有,对男女两性的美,基因也各有标准:

男性:宽阔的肩膀,高大,孔武有力,髋(hip)与腰的比率为0.9,大眼以及突出的颊骨(cheekbone)与下巴。

女性:髋与腰的比率为0.7,年轻,还要体态轻盈。


参考“Evolution, Sexuality, Mate-Selection, and Begging Methodological Questions”

2007年7月18日星期三


我不会抽烟,但常觉得有些抽烟的女性,确实有某种难言的 cool。难怪今日年轻女烟客好像比男烟客多。唉!

到过天堂和地狱的科学家 — Swedenborg

如果有个人声称他曾经目睹人类的死后世界,你相信吗?

艾曼纽。斯维登堡,这位被称誊为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学者,就宣称他曾经漫游过天堂和地狱,还把自身的灵异经验写成多达数十册的“灵界著述”。这些著作的真迹,目前都放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珍藏.

在开始 “灵界” 写作前, 斯维登堡己是成名的学者. 他在物理、天文、生物、经济、哲学等各方面的成就,几乎已接近二十世纪的水准。

他绝不是那种招摇撞骗的“神棍”。如果不是出于一种使命感的驱动,一个像他那样成功而有名望的学者,绝不会拿他的信誉来作这种冒险。

当时的欧洲人, 开始时也半信半疑,直到他的一次“天眼通”经验,被康德检验并肯定之后,才比较能接受他。

肯定他的资料真实性的国际大师,还有禅学家铃木大拙与“Outsider”的作者,柯林。威尔森。

铃木大拙除了写一本《北方的佛》外,还翻译了斯维登堡四部基督教神学论述。

斯维登堡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他认为“凶灵”之所以会堕落到地狱,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本性原就偏好地狱。如果强迫他们迁移到天堂,他们会“闷死”!

除了铃木大拙的英译本外 (见上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金村光一编著的 《漫画灵界》南圣树绘图 简美娟翻译 台湾先智出版2001年

2007年7月17日星期二

柿子和我 罗青


一个柿子
霍然的
落在我水平水平的床上
悲壮的

对我,摆出了一幅
长河落日圆的恣态
使激动万分的我
差点成了一只,孤鹜
一只盘旋而起的孤骛
久久久久。。。
无枝可栖

白蝶海鸥车和我 罗青


只因为,在赶班车时,偶然,看到一只小白蝶
孤独的,面对一大片起伏不定的屋瓦,挑战式的
飞着,便停了下来 — 顾盼之间,顿然惊觉

竟忘了什么叫海了

2007年7月16日星期一

Lajos Keresztes 的梦境2


“让那神奇的一瞬充满钟声”
叶珊

糖果、蛋糕与小孩

到第三世界国家去旅行,我总会预备一大包糖果。先搜刮家里的冰箱,把看到的各式糖果全部没收,然后再去买一大包小白兔牌的奶糖。

我不特别喜欢吃糖,这些糖果不是为自己准备的。

几乎每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在所有著名的旅游景点,总有一大群孩子等在那儿:卖那没完没了的旅游纪念品、画册,纸巾或者饮品之类的;或者什么都不卖,干脆讨钱。

拒绝这些孩子是很伤神的事,做多了情感会感到疲劳。于是我采用了一位资深背包客传授的方法:东西不买、钱不给,在那伸出的小手掌上放一粒糖。

这方法挺奏效的,通常皆大欢喜。再纠缠就打他们摊开的小手掌,他们就会笑着离开,吃糖去。

中国的小白兔奶糖他们都认识,也是他们的最爱。有一次给了一个柬埔寨小男孩几粒,他喜滋滋的样子到今天我还记得。那是我有生以来,送东西给人最满意的一次。

这些小孩会让你有很多歉意。令我最难受的一个经验,是三十多年前,在尼泊尔旅游的一个遭遇。

那时我还算是个背包客(现在只能称旅客),沿途住在极廉价的tea house。所谓tea house其实是一般民居泥屋,租出一两个房间给旅客,并提供简单膳食。

Tea house的设备是精简得不能再精简。通常没有厕所,更不用说浴室了。而我这个南洋人,每天习惯洗身,常常只好牺牲一瓶食水,在卧房里用毛巾委屈的沾水抹身。

有一天住的tea house居然有一间公用浴室,大喜过望,也不管夜晚的寒冷,在浴室里尽情冲淋。冲到一半时,浴室的门有一阵急促但轻微的敲门声,开门看到一个十一二岁表情焦急的小女孩,指手画脚的不知要告诉我什么。她有点鬼鬼祟祟的,好像怕被人发现,经过一番努力,看到我不得要领,她急速的离开了。

第二天在下山的时候,遇到她用扁担挑着两大桶水,从山脚上山。这时才恍然大悟她昨晚的意思:她要求我少用一点水。到今天我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小小的她挑着两桶水,蹒跚的背影。

另一次与尼泊尔“小孩”难忘的遭遇,是在Pokara的旅店。

Pokara是一个旅游市镇,有高级的四星( 三星?忘了)旅店。当时抱着宠一宠自己的心情,住进了四(三)星级旅店。当晚还买了一盒久违的各式西洋蛋糕,准奋第二天当早餐。

岂知第二天早上,我们却发现,那些蛋糕每一个都被“人”咬过一口。盒子没开过,而且是吊在橙架上,绝不是老鼠干的好事。旅店房门终夜反锁。

到今天我还是认为,偷吃蛋糕的,一定是那些顽皮而可爱的“小孩”。

文化的问题是:你参加了吗? 邹璐

《联合早报》上,曾读到本地自由撰稿人吴大地的文章《文化是好生意》。吴先生指出,文化素质归根到底是很个人的事。
  他说:“国家可以提供最好的教育,最完备的图书馆,建设最广泛的资讯系统,但是如果个人没有追求生命意义的诚意与勇气,尽管拥有学历和衔头,可是从生命体验的角度看,却只停留在文化的幼稚园。”的确如此。
  笔者来自中国,当年在复旦大学的礼堂里曾经听过一场由著名指挥家陈燮阳先生指挥的小型交响乐演出,至今记忆犹新。
  而今,当我坐在维多利亚音乐厅,坐在大榴槤壳里,享用最好的公共设施和音响系统所带给感观的无比享受,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这样的幸福和幸运绝对不是给我一个人的,也不是给少部分人的,而是敞开门扉给所有人的。
  这是说,在相对硬件软件提供方面,政府已经做得很好,国家的确提供了非常好财政支持,建设了很多文化公用设施,包括艺术场馆,资讯系统,甚至渗透到邻里社区。
  同时,自上而下一些公共及私人公司机构,也在这方面不惜余力。文化活动如讲华语运动、讲标准英语、艺术节、传统文化节、春到河畔迎新年等等,不胜枚举。很多活动还是免费让人参加的。
有水平的展出为何乏人问津
  可是,到头来你就会发现,有的活动参加者寥寥无几,而其实活动本身水平并不低。
记得有一次,笔者参与了一个知名马来西亚书画家的作品展出及讲座。在现场,我观赏了落笔洒脱,意境高远,自成一格的画作。
  可是,在主办机构的大力邀约之下,除第一天开幕式及讲座有些许参加者之外,接下来两天的展出,访客屈指可数,非常冷清,用门可罗雀形容亦为不过。
  我们不禁困惑,都说新加坡是文化的沙漠,可是这么好的文化绿地怎么无人问津呢?我想我们今后所有运动活动的口号,可以统一改成:“你参加了吗?”
  有的人喜欢抱怨政府,抱怨机构,抱怨“客观原因”等等,这实在需要一些修正。就好像因为抱怨华文难学,就降低华文学习程度,这是危险的削足适履。
  每个人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对文化的参与是否有付诸行动。
  一个广泛开放的文化艺术大环境在等着我们,如果我们自己缺乏参加的意识,不能以实际行动作切身的体验、探索、享用,只是一味地批评和谩骂,那么这种心态和文化素质也结果是“很个人的事”,无人能管,也没人能够改变你。

作者在本地从事财经领域工作
转载自联合早报 言论版 2007年7月14日

邹璐
随笔南洋网编辑

她的个人空间:

http://www.sgwritings.com/50

http://www.sgwritings.com/358

Photo by David Hamilton

2007年7月14日星期六

梦境


这是匈牙利摄影师 Lajos Keresztes 在地中海一个小岛 Alantis 上拍的照片. 他的作品每如寂寞的梦境. 以后会在这里多贴几张, 与那些既寂寞又爱做梦的朋友共享.

2007年7月13日星期五

安曼 约旦的首都


安曼是一个颇具规模的都市,却没有都市的险恶。这里民风纯朴,治安良好。每逢星期五中午,当老板员工都去做礼拜时,许多商家都懒得关上门。

快乐的卖面包的小贩,请注意他用的手推车。
那个卖香料的女小贩,似乎不喜欢拍照。

一个少年在安曼街头,等人来买他的鸡。着来是他仅有的一只鸡。
不像是小贩,满怀愁绪的,相信处境相当窘迫。
每看到这张相片,就后悔当时没有买下他的鸡。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是一种犯罪学理论。

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修理。经过的路人一定会觉得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管事。很快就会有更多窗户遭人打破,无政府状态会从这栋大楼蔓延到整条街。

市区内的涂鸦、公共场所没有秩序、强迫乞讨等小问题,等于都是被打破的窗户,会招致更多、更严重的犯罪。而整个社区则逐渐变成犯罪率高的危险地带。

地铁涂鸦

八十年代中期,纽约市运输局运用“破窗理论”,改善地铁系统。当时纽约地铁罪犯猖獗,地铁经常脱班,整个地铁系统濒临瓦解。新运输局长上任后,却把许多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放在一边,优先处理地铁涂鸦,这许多人认为不重要的小失序行为。

涂鸦作业需要三个晚上。第一个晚上那些少年“艺术家”得先把停车场上列车的侧面涂成白色。第二个晚上油漆乾了,再画出轮廓。到第三个晚上才填上各种颜色。运输局对付的方法很简单,他们等那些小鬼们完成了他们的杰作后,立刻把列车重新漆回原来的颜色。经涂鸦的列车,绝不开出车场。

涂鸦小鬼看到他们的杰作还没有展出就被涂掉,当然伤心得要命。经过几次较量后,他们知道当局是玩真的,只好放弃了。

除了对付涂鸦,地铁保安局还倾全力打击逃票,另一个看起来也是很小的失序行为。不过,就因为这些措施,地铁犯罪率跟着显著降低。

随后,一九九四年当选的纽约市长,把地铁那一套扩大应用到全市。

纽约市暴力犯罪率,在九十年代大幅度滑落,可部份归功于破窗理论的运用。

取自" The Tipping Point " by Malcolm Gladwell 齐思贤译

2007年7月12日星期四

东海岸公园的三棵椰树

2007

小宝、毛尖、孩子以及孙子

三年前买到小宝的一本随笔“别拿畜生不当人”,捧读之下不忍释手,其文字造诣之高,非吾辈可望其肩项也。兼态度KL , 有时被他逗到“碌地”(广东话,指笑到在地上乱混,至于前面的KL,是福建话,不过不便翻译)。

于是上网搜查他的资料,只知道他好像曾经在“读书”发表过文章,其他就不详了。

不过,从他介绍毛尖的文章“非常美 非常罪”中,知道他认识毛尖。不知道他是不是毛尖文章中常提到的 “宝爷”。

因为小宝的介绍,便到处去找“非常美 非常罪”。两年后买到时,如获至宝。不过读来颇为失望,看了几篇就读不下去,可能是自己对电影不够“发烧”,或水淮不够,或是审美观不同。

对毛尖的印象改观,是在早报读到了她几篇可爱的小品后,如“一枝红杏出墙来”。觉得她的作品有如后现代服装设计,东一搭、西一搭,有时灵光一现,看到后面的整合意义,快感非常。要不然,只觉零零乱乱,令人心烦。

最能够认同毛尖的一次,是读到她有了孩子之后的感概,详情忘了,只记得她说,因为孩子,她变得更“正面”了,更关心社会,更有意识的批判邪恶。她知道,孩子将继承她的社会,她所做和不做的事,都有一天会冲击到她的孩子。

我曾经有过同样的觉悟。所以朋友们都很惊讶,像我这样吊儿郎当的人,居然也有其嫉恶如仇一面,以及连自己都有点不能相信的社会关怀。

近来,我有一个个人的目标,就是在遇到那些不知死活的驾车人士时,要尽量礼让,希望以身作则,影响我国的驾车文化。这样,我的孩子就会有更安全的公路使用。

至于,像拾起别人丢在地上垃圾这类高尚行为,我已行之有年,因为我相信,有一天我会有一个孙子。

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

性革命的先锋 - 作家享利 米勒

性革命是六十年代定义性的运动。

经过1961年的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后,米勒被美国政府查禁的《北回归线》终于可以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
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为一个作家,一个在当时被认为专写"淫秽作品"的作家,米勒的离经叛道和放荡不羁使他备受争议。但《荒原》的作者T.S.艾略特认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称其为"十分卓越的书","一部相当辉煌的作品"。英国著名诗人、学者、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认为亨利·米勒违背了人们在审美、道德、宗教、哲学等方面的传统期待,所以他才有可能作出"对我们时代的文学最有意义的贡献之一","使米勒在现代作家中鹤立鸡群的,是他毫不含糊地把审美功用和预言功用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米勒也是一个画家,他看法和毕加索很相似。他相信: 一个画家应该穷毕生之力成为一个大师,到老年时就必须有勇气如一无所知的儿童般的天真作画.





“若用头脑来思考生命,生命是一场荒缪的喜剧。若用心、用情感来思考生命,则人生是一场悲剧。”














Photos from" My Life and Time" by Henry Meller

















2007年7月10日星期二

无言


无言有时是美的。

Photo by David Hamilton

无言的坏结局

我一位新婚(三个月)的小朋友,危言耸听的说:“千万不可以娶广东人!”

他的新婚娇妻是广东人。他自己是潮洲人。

我知道他的问题,他跟我complained 过很多次。

他来自传统的大家庭,虽然不是什么大富人家,还堪称过得去。

在家里,他是那种“四肢不动、五谷不分”的少爷。他家里三兄弟都是这个“款”。

这也难怪他们,男人不做家务,是他们家里的规矩。

他两个姐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母亲迫着学烧菜煮饭以及做各种女人“应该”做的家务。

他父亲放工回家,母亲连忙端上热茶,殷勤侍候,只差没有替他脱袜脱鞋。

我相信,他以为在结婚后,她妻子也会提供类似他母亲那样的服务。

不用说,他当然大失所望啦!

我相信他的新老婆也是同样失望:“怎么会嫁给一个像猪一样懒的男人!”

我的朋友认为他的妻子没有尽作为妻子的责任。我相信那可怜的女孩也有同样的感觉,丈夫不知道自己对家务的义务。

在结婚时,双方对对方在家务方面的责任与义务,都有某种先入的期待,就是没有说出来,或者是认为不必说,对方应该懂的 “怎样做”啦。

这种“没有说出来的期待/要求”,往往就成了人际关系间的暗礁。朋友关系间如此,上司与下属,公司与员工间也是如此。

就见过一些乡下出身的印尼女佣,对新加坡雇主的不满大惑不解。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她重新打扫那在她眼中已经是很干净的房间。

每个人的出身环境与人生的经历都不一样,他们对事物、对别人行为的expectations也不一样。问题是,很多人都不把这些expectations说出来, 告诉对方. 以为对方会知道 “ 怎样做”. 可是, 当对方没有达到他们心中的要求时, 他们就生气, 然后就会猜测/质疑/判断对方的动机/人格/诚意. 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跟着日趋恶劣, 且往往以破裂收场.

我犯过太多这样的错误, 经历过太多这样的 “悲剧”. 希望朋友们鉴之。

不要不好意思,如果珍惜那个人,就要把心中的期许/要求好好告诉对方,如果对方也珍惜你,他就会尽量调整适应,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很多因为“无言”而带来的坏结局。

2007年7月9日星期一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 约旦佩特拉古城

今日报载, 约旦佩特拉古城,被全球将近一亿人投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上榜的,还有中国万里长城、罗马斗兽场、印度的泰姬陵、巴西基督像、秘鲁的印加马丘比丘遗址、墨西哥的奇琴伊查库库尔干金字塔。

我十多年前到过这“粉红城市”,觉得这个“不像是真的”城市,实在是个奇迹。今日当选世界七大奇迹,可谓实至名归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最后一场戏里那座辉煌雄伟,如幻如真的神秘神庙,就是在约旦佩特拉古城取景的。整座庙从粉红山壁雕刻出来。除了这座神庙,佩特拉还有八百多座类似建筑,全部从山壁雕出。
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方,车程约两小时。佩特拉乃北阿拉伯的奈伯特人 ( Nabataeans )所建。他们在公元前七世纪来到这里,在峡谷的岩壁上,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雕刻出一座城市。有街道、神庙、澡堂、民居、坟墓、纪念碑以及一座庞大的露天剧场。

这里的砂岩色彩奇美,令这世界独一无二的古城市,美得有如神话世界。

佩特拉确实是大自然与人类通力合作,创造出来的一个奇述。
佩特拉是古代丝路上的一个驿站。连接中国、印度、南阿拉伯、埃及、叙利亚、希腊以及罗马商道。

佩特拉的财富来自转口贸易、商品税以及为骆驼商队保安的保镖费。

奈伯特人在游牧时代也常常劫椋骆驼商队,不过,在他们定居下来后,逐渐了解到,商路安全,地方治安良好,才是生财之道。於是采取睦邻政策,尽量避免冲突,全力促进交流,逐渐成为古代东西文明融汇的中心。


佩特拉的建筑风格包罗万有。是埃及、希腊、罗马、阿拉伯、闪米特古文化具体而微的缩影。

到了公元八世纪,由于国际政治环境改变以及新商路的开拓,佩特拉逐渐失去其枢纽地位,逐渐衰微败落,湮末无闻。直到十八世纪为瑞士探险家所“发现”,才再见闻于世。

你注意到地上的三瓶汔水吗?这间昔日官邸,今日已沦为饮品店。

2007年7月7日星期六

札记 进化论的进化

警告:非常闷

1, 从前很多人以为,进化论为宗教敲起了丧钟。令人始料所不及的是,近几年来科学的新发现,却有促使进化论与超自然主义观以及宗教靠拢的趋势。

2,达尔文的主要理论是“物兢天择”:一些物种的有利的特徵,让它们更能适应自然环境,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可是他一直没有搞清楚,这些特性究竟是怎样从父母遗传给下一代的。

3,一直到达尔文死后二十年,在对基因的遗传机制有更多的了解之后,新达尔文主义者创造了他们所谓的“现代进化综合说”,意即自然选择是进化的机制,基因是它运作的单位。他们主张生物的多样物种和突变物种,全是由于基因物质的随机转变,生物因此获得进化利益,并将它传递给下一代。

4,新达尔文主义的重要意义再怎么夸述也不为过。近一个世纪以来,它对所有其他进化理论都产生了基本的影响,它依然是现今科学建制和文化主流两者所坚守的优势观点。然而,近十年来的新发现却让许多科学家们认为,新达尔文主义的随机变种和自然选择的狭隘焦点,并不足以解释我们在自然世界中的进程.

5,挑战新达尔文主义者的学说很多,比较有代表性有下列几家:进步达尔文主义者、集体主义者、复杂性理论者以及定向论者。

7,进步达尔文主义者:近年的新发现,让科学家了解到,遗传机制远比他们以前所知的更复杂。现在他们知道,有好几种非基因的遗传系统也对进化的过程有影响。除了基因遗传与进步达尔文主义者(Progressive Darwinists)提出的外基因遗传之外,还有两种遗传体系被提出:行为的与象征的(语言)。

8,集体主义者:他们认为驱动进化的不仅只是基因之间的竞争,除此之外还有生物之间的共生发源(symbiogenesis)、互助合作、和利他主义(altruism)。以往新达尔文主义者相信,基因是自私的,基因之间的竞争推动了进化。现在“共生发源”观念已被主流接受。同时,集团选择的理论亦开始流行。他们相信自然选择不仅是发生在基因的层次,它同时也存在于动物群体甚至生态系统之间。

9,复杂性理论者认为进化的发生不是简单地透过自然的选择或是随机的“修补”,而是透过动态复杂系统(dynamic complex systems)的能力,自发地制造更高秩序的形式。复杂性理论者研究整个系统时,他们发现一些令人惊骇的现象:当一个特定的动态系统朝向混乱失序或不平衡的状态时,它就会或多或少自发地转换成更复杂、更完整的架构经由这种“自我组织”(self-organization)或“浮现”(emergence)的程序,发生的不仅是它的数量总和增加,以及更大的自治功能而已。新的潜能也会跟着存在:被搅动的微粒变成了原子;受压迫的细菌变成了细胞;而这种程序会持续向上发展,贯穿到文化的进化以及全球经济体的形成。

10, 定向论者主张,进化的进程是朝向更宽广、更深入的互助合作和复杂性发展—虽然还设有确实的证明,许多证据却显示出,它的形成甚至可能具有某种目的或设计的形式。

11,虽然辩论还在进行中,尚未有结论。但是现在看到趋势是,进化论本的进化,似乎正朝向一个达尔文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方向前进。

取材自 “The Real Evolution Debate” from“ What is Enlightenment?” Magazine. 2006

进化论的进化 ● 吴大地
神创论与进化论,是美国社会辩争不已的两种思维。
5月28日,耗资近3000万美元、占地6万平方英尺的神创论博物馆,在美国肯塔基彼德堡(Petersburg)市正式开幕。
而在5月初举行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首次辩论会上,便有记者问:“台上诸位中有不相信进化论的吗?”十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中便有三人举手。
神创论博物馆的开张,以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公开打出反进化论旗号,表明神创论与进化论之争,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仍有可能成为热门议题。
基因的发现改写进化论
其实在美国,关于进化论的辩论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在美国大众传媒上看到的,而另一个辩论,则在远离一般民众视域的学术圈里。
大众传媒上进化的辩论都是以简单的两极化方式架构的:达尔文对抗神、科学对抗宗教、进化论对抗创造论、理性和推理对抗信仰和信心。
整个辩论只有两个对立的立场,一方认为,进化只是宇宙的一场意外造成的,而另一方则认为,那都是上帝完美的计划。
他们似乎没有注意到,近年来科学的新发现,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已产生了一些崭新的观念。
达尔文一直没有搞清楚,生物的特性究竟如何从父母遗传给下一代。直到他死后20年,主流科学家才知道生物是靠基因遗传特性的。
他们还知道,基因虽喜欢复制自己,但其下一代却往往不能百分之百和父母一模一样,新生代往往有一些的变异。也就是科学家所谓的“随机突变”。
随机突变让这生物有了新的行为特征。如果这种特征帮助它拥有一些特别有利于生存以及繁殖的长处(譬如,可以长期不进食而不会死亡),那么这些生物就会在进化的竞争中胜出,其子孙在地球上就会越来越多,把那些一旦缺乏食物就很快死去的生物淘汰掉。
透过结合达尔文和基因学的观念,这些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者”的科学家创造了所谓的“现代进化综合说”(Modern Evolutionary Synthesis),意即自然选择是进化的机制,基因是它运作的单位。
他们主张生物的多样物种和突变物种,完全是由于基因物质的随机转变,生物因此获得进化利益,并将它传递给下一代。他们还认为,驱动进化的只是“自私”的基因之间的竞争。
新达尔文主义者面对挑战
直到今天,新达尔文主义者还是科学界的主流,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因为有很多新发现让他们不能自圆其说。
一、新达尔文主义者只谈基因层级的遗传机制。近年来的新发现让科学家了解到,遗传机制远比他们以前所知的更复杂。现在他们知道,有好几种非基因的遗传系统也对进化过程有影响。除了外基因遗传(epigenetics)外,还有两种遗传体系被提出:行为的与象征的(语言)。
这些思想前卫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基于DNA随机转变的自然选择,只是解释进化的科学故事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生命中不可思议的生物多样性,源自于基因、细胞、父母、后代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间的复杂性和精致巧妙简直是超乎人类想象。
二、新达尔文主义者以为驱动进化的只是“自私”的基因之间的竞争。新发现显示有些物种的进化是生物通过“共生”方式而催生的。(共生指两种生物身体紧密接触,相互依赖,互利互惠)。
还有证据显示,生物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利他主义,也影响进化。而且集团选择的理论也开始流行。他们相信自然选择,不仅是发生在基因层次,它同时也存在于动物群体甚至生态系统之间。
三、科学家还有一个让人惊骇的发现:当一个特定的动态系统朝向混乱失序或不平衡的状态时,它就会或多或少自发的转换成更复杂、更完整的架构。
经由这种“自我组织”或“浮现”的程序,发生的不仅是其数量总和增加,以及更大的自治功能而已。新的潜能也会跟着存在:如被搅动的微粒变成了原子;受压迫的细菌变成了细胞。
四、这种种新发现,让一些被称为“定向论者”的学者提出一个大胆的看法:进化的进程是朝向更宽广,更深入的互助合作和复杂性发展。进化的形成甚至可能具有某种目的或设计的形式。
建立在新达尔文主义的骨架上,却导引到完全不同的结论,定向论者认为,进化的史诗不只是自私的基因和宇宙的意外故事。
除了这些之外,美国《启蒙是什么》杂志在去年夏季,用12类论述取代以往辩论简单的两个极端,在黑与白之间找到颜色的整个光谱。
从现在的趋势看,进化论本身的进化,似乎朝向一个达尔文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方向迈进。
·作者为本地自由撰稿人http://wutaitee.blogspot.com/

联合早报 言论版 2007年7月18日

2007年7月6日星期五

摩洛哥的颜色


前天贴了几张介绍摩洛哥颜色的旅游照,就收到朋友的电邮,要我多贴几张。可见圣人的观察是正确的“食色性也”。“好色”的人真不少。

摩洛哥地毯


这就是以用色神奇而出名的摩洛哥地毯。越偏远的山区村子所编织的地毯,其样式就越简单,而用色也越不可思议,也因此越接近现代品味。
Photo from "Moroco Modern" by Herbert Ypma

童话里的老人




这笑呤呤的老人好像是从童话传说走出来的人物,可爱极了。同时忍不住要同情那同样可爱的小驴子。

意想不到的是,老人在我拍照之后,立刻向我要钱,索取模特儿费。拿到钱后,不知道他会不会分一点给小驴子。

也读《老鼠爱大米》

我不认识彭飞,也没有读过他的文章。直到4月26日,在《交流》版读了国会议员成汉通《细读老鼠爱大米》一文,才去把彭飞的“肇事”文章找来看,因为我也十分关心部长加薪这个议题。
读后的感觉是,这篇文章的内容以及所谈到的一些现象,与新加坡的政治现实,扯不上关系。

我国政府清廉高效,已是国际共识。一个政府成为世界市场的品牌,确实罕见。如果说彭飞文中那只腐败贪婪的小老鼠,是在影射我国部长政要,实在是焦距错位。

再说,一只无德或无能的老鼠,想要挤进我国的中央“粮仓”,谈何容易。类似我国的任人唯贤制度,在国际上也非绝无仅有,而贪污无能的老鼠,在很多国家却到处都是。这制度在我国行之有40年,成绩有目共睹,出错的例子屈指可数,主要的原因是甄选严格,监察敏锐,这类鼠辈,必然会被挡在粮仓门外。

彭飞认为李斯的政治构思“焚书坑儒”是一种愚民政策,那就更与我国不遗余力的提高国民教育素质的做法,刚好相反。

如果说他讽剌的是我国的“精英主义”,那就更加离谱了。我国的精英主义只不过是选贤与能,力求把最合适的人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上,实践的是管理学上的常识。政府求才若渴,只担心可供挑选的精英太少,所以想方设法尽力播种栽培。每一代的新秀,多是从社会各界中,筛选出来。如果说我国政府把人民当成无知无识,进而愚而弄之,这样的话语,必定是出自一只瞎老鼠之口。

最后,彭飞故事中的老鼠因为吃尽大米,困在空桶中饿死。自独立以来,我国的国库从无到有,从第三世界跻身世界富国之列,其速度之快,己被政治经济学者视为奇迹,这样的善于创造财富放眼未来的政府,与那只只会吃不会做最后粮尽而死的笨老鼠的意象,相距何止万里。

如果作者真的有意“借古讽今”,暗喻部长加薪一事,那么他所说的与事实的距离实在太远了,别说是暗喻,就算是明言,听起来也有点像天方夜谭。

就文章本身而论,《老鼠爱大米》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将来遇到彭飞的作品,一定不会错过。

2007年7月5日星期四

Kate Moss


这位就是头发永远洗不干净, 表情总是满不在乎的超级名模 Kate Moss. 气质如何?

弃枪

一般的看法是,有用的新科技一旦被发明了,一定会被社会竞相采用。

真的是这样吗?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社会遗弃先进科技的例子。

火器是公元1543年传入日本的。当年两名葡萄牙冒险家带着火绳枪,搭乘中国货船抵达日本。

日本人对于这种新武器印象非常深刻,於是开始自行制造,还改良了枪械技术。到了1600年,日本枪枝无论数量或品质都是世界第一。

可是枪械技术却与武士阶级的利益有所抵触。当时日本的武士阶级人口众多,武士刀是阶级象徵,也是艺术品,更是宰制下层阶级的利器。

日本传统的战争,主要由武士公开对决定胜负。在两军之间,双方武士出列,先发表仪式性的演说,再以武士刀展露高超的武艺,输赢毫无侥幸。这样的武士,碰上了手持长枪的粗鄙农民,一点办法也没有。

於是日本当时就有了一种言论,说火枪是外国的玩意,破坏了日本传统的尊严。枪枝因此受人鄙视。

武士阶级控制的政府於是开始限制生产枪枝,只有几个城市开放。然后政府又设计了执照制度,生产枪枝必须获得政府的执照。然后又规定只有政府枪枝厂商才能取得执照。最后,政府减少定购枪支的定单。於是全日本几乎找不到一枝还管用的枪。

当年欧洲也有几位君主鄙视枪,管制枪支在国内流通。但是欧洲的抵制措施从未发展到日本的极端地步,因为任何执意不玩枪的国家,都有可能给玩枪的邻国灭掉。

日本是个人口众多的孤县岛国,所以放弃强大的火力之后,并未遭遇那样的命运。

直到1853年,美国舰队以舰炮粉碎了日本的孤县天险。日本人这才恢复生产枪械。



另一个遗弃科技的故事

日本放弃进口的枪械技术,错失了发展的契机,令现代日本人扼腕叹息。

中国这泱泱古国,遗弃科技的作为,更是大手笔,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直到1450年(明代宗景泰元年)仍独步全世界。不但领先欧洲,比中世纪的回教世界更为先进。中国人的业绩说来一长串:有运河控制闸门、铸铁、深钻技术、马具、火药、风筝、磁铁罗盘、活字排版、纸、瓷器、印刷术、船尾舵、独轮车等。可是,自明朝中期之后,中国就不再创新了,不但不创新,还把前人发明的许多科技遗弃或遗忘了。

这种开倒车的例子,不胜枚举。航海技术与海权的放弃,最可以说明。

明初三保太监郑和(1375 – 1435 )下西洋七次,率领的舰队人员共二万八千人,船只达数百艘,每艘可达一百二十尺长,渡过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部之红诲口。那时哥伦布(1451- 1506 )还没有出生呢?别提载着他“发现”美洲的船,与郑和舰队比较,有多寒伧了。

为什么中国人会逐渐让远远落后的欧洲人赶上呢?

郑和西洋舰队的下场,可以提供一条线索。当时朝中大臣与太监斗争,大臣占了上风后,就不再维持舰队,最后船坞荒废,政府甚至颁布禁海令。而中国的航海技术,从此不但没有发展,还向后退。

在世界史上,这类技术逆转事例,在孤绝或半孤绝,没有竞争对手的社会中最容易发生。

将中国发生的事与当时欧洲的做个对比,就更清楚了:在那探险舰队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而正因为这种分裂,剧烈竞争的局面,哥伦布才有机会实现他在当时看来是异想天开,既昂贵又高风险的探险计划。他出生意大利,曾为法国贵族服务。为了实现他的探险梦想,他走访列国,企图说服各国皇室贵族资助他的计划。他屡遭拒绝。最后答应帮助他的依沙贝拉一世,也曾拒绝过他。要是欧洲也像中国一样,是个没有竞争对手的统一国家,而统治者也像拒绝哥伦布的头几位大人一样,欧洲人就“发现”不了美洲,别说在美洲殖民。

哥伦布成功后,西班牙全力投身殖民美洲大业,财富滚滚而来。其他国家见了,立刻群起效尤。

在欧洲,大炮、电灯、印刷术、小型火器以及不计其数的其他发明,都经过同样的过程流传开来的,刚开始时,都在某个国家因为某种特殊理由,受到忽视冷落;一旦有国家采纳了,其他国家怕被抛在后头,遂争相仿效。

回避竞争,追求特权与保护,虽得到一时的安逸, 却也可能因此弱化自己与后人。

取材自贾德戴蒙著“枪炮、病菌与钢铁”王道还、廖月娟译 时代出版社 1998年

“中国:七千年发明展”现在在新加坡科学馆展出。

2007年7月3日星期二

超级名模的 X factor

漂亮的女人似乎越来越多,可是如果要在时装或广告界脱颖而出,成为明星,却必须具有内行人口中常提及的“X”因素。

这难以定义的X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60年代英国的崔姬(Twiggy),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平胸的模特儿。她以看似尚未发育女童的体形,小鹿班比的眼睛,长腿及怯生生的神情征服了整个时尚界,成为第一位享有国际知名度的模特儿。当她横渡大西洋到美国时,所引起的震荡,比起早些的披头四旋风,可说是有过而无不及。当时,电视播放她在纽约机场闹哄哄的记者招待会。记者问她,她的身材会否成为未来世界的典型。她被逗得咭咭发笑,回答说:“这可称不上是身材吧,对吗?” 在全世界人前面,能够这么坦然取笑自己,我认为这就是所谓X因素的一种表现。

“黑珍珠”娜欧蜜,世界第一位黑人超级名模,就曾经与泰莱异口同声的说:“我们并不难看,不过,我们的美貌是摄影师,发型师以及化装师的集体创作的结果”。

22岁不到就已赚到一千两百万元的克丽丝蒂,在被称为少女们的典范时,抗议道:“我怎能成为什么典范呢?她们既没听过我说什么,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

只有5尺6寸高,瘦伶伶,头发永远洗不干净,表情永远满不在乎的凯特.摩丝,反应更直接:“你们不要小题大做,我只不过是个模特儿。”

毫无幻象,没有自欺,那份自在潇洒的气质,在相片上以及全世界注目的伸展台上,芬芳迎人。

接受自己,无惧的流露,相信是X因素的一个条件。

亚洲女孩,一般太过拘谨。见过本地一位女艺人上一个国际旅游节目,在与主持人对话时,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虽然无过,但毫不见性情,缺乏精采。

另一个极瑞,是那些自命先进的“超女”,分分钟拼命扮演坏女孩的角色,装模作样,吓死人!

根据进化论心理学的看法,人类天生具有辨别对方真伪的能力。那些不能辨真假的人,很早就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掉。

我深信这种看法。记得小时候,常常直觉的知道大人们什么时候在说骗话。觉得他们在言不由衷时,样子变得特别难看。

人其实是不易受骗的。之所以会受骗,往往是因为贪念或情欲蔽心。

“没有”装“ 有”,“不是”而要别人相信你“是”,真的是不容易。还是做回你自己吧!

2007年7月2日星期一

三扇门和一个巴布人


在颜色的运用技巧方面,摩洛哥原住民巴布人可说是很多现代派画家的师傅。

高更( Gauguin )曾经劝告想要参透用色秘密的艺术家,去研究巴布人织的地毯。

马蒂斯 ( Matisse Henri )说,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是在摩洛哥开窍的。

他最爱用的,那种游泳池池底的蓝色 ( Majorrelle Blue ),是摩洛哥人涂在门户上驱邪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