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弃进口的枪械技术,错失了发展的契机,令现代日本人扼腕叹息。
中国这泱泱古国,遗弃科技的作为,更是大手笔,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直到1450年(明代宗景泰元年)仍独步全世界。不但领先欧洲,比中世纪的回教世界更为先进。中国人的业绩说来一长串:有运河控制闸门、铸铁、深钻技术、马具、火药、风筝、磁铁罗盘、活字排版、纸、瓷器、印刷术、船尾舵、独轮车等。可是,自明朝中期之后,中国就不再创新了,不但不创新,还把前人发明的许多科技遗弃或遗忘了。
这种开倒车的例子,不胜枚举。航海技术与海权的放弃,最可以说明。
明初三保太监郑和(1375 – 1435 )下西洋七次,率领的舰队人员共二万八千人,船只达数百艘,每艘可达一百二十尺长,渡过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部之红诲口。那时哥伦布(1451- 1506 )还没有出生呢?别提载着他“发现”美洲的船,与郑和舰队比较,有多寒伧了。
为什么中国人会逐渐让远远落后的欧洲人赶上呢?
郑和西洋舰队的下场,可以提供一条线索。当时朝中大臣与太监斗争,大臣占了上风后,就不再维持舰队,最后船坞荒废,政府甚至颁布禁海令。而中国的航海技术,从此不但没有发展,还向后退。
在世界史上,这类技术逆转事例,在孤绝或半孤绝,没有竞争对手的社会中最容易发生。
将中国发生的事与当时欧洲的做个对比,就更清楚了:在那探险舰队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而正因为这种分裂,剧烈竞争的局面,哥伦布才有机会实现他在当时看来是异想天开,既昂贵又高风险的探险计划。他出生意大利,曾为法国贵族服务。为了实现他的探险梦想,他走访列国,企图说服各国皇室贵族资助他的计划。他屡遭拒绝。最后答应帮助他的依沙贝拉一世,也曾拒绝过他。要是欧洲也像中国一样,是个没有竞争对手的统一国家,而统治者也像拒绝哥伦布的头几位大人一样,欧洲人就“发现”不了美洲,别说在美洲殖民。
哥伦布成功后,西班牙全力投身殖民美洲大业,财富滚滚而来。其他国家见了,立刻群起效尤。
在欧洲,大炮、电灯、印刷术、小型火器以及不计其数的其他发明,都经过同样的过程流传开来的,刚开始时,都在某个国家因为某种特殊理由,受到忽视冷落;一旦有国家采纳了,其他国家怕被抛在后头,遂争相仿效。
回避竞争,追求特权与保护,虽得到一时的安逸, 却也可能因此弱化自己与后人。
取材自贾德戴蒙著“枪炮、病菌与钢铁”王道还、廖月娟译 时代出版社 1998年
“中国:七千年发明展”现在在新加坡科学馆展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