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8日星期三

新工具让扭曲历史更困难

奥威尔在《1984》中有一句警示名言: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过去。在没有视频和音频档案的时代,历史书籍中充斥了被修改、删除、掩盖的内容,或干脆拒绝写入;在数码时代,人类首次拥有第一手的档案和记录去确凿无误的证明事实。但是数码文件也能以人眼和人耳无法察觉的方式被修改。《纽约时报》报道,一项新数码验证工具将使未来的扭曲历史变得更为困难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在周二(北京时间周三)发布一套公共系统的初版,同时对卢旺达大屠杀中原告和其他国际犯罪法庭成员视频采访档案提供数码证明。该系统的设计目的是用于未来保存数码文档,证明战犯、暴行和种族灭绝的第一手资料是真实可信的。系统使用live CD分发。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教授Batya Friedman表示,一段时间之后,有些人就会说用砍刀(据说是Made in china)屠杀80万人是不可能的。
- science.solidot.org

图片出处:http://digicoll.library.wisc.edu/HistSciTech/

2009年1月27日星期二

越舒适 越抑郁

安逸带来的心理隐患

● 近几十年来,人们在享受着诸如微波炉、电子邮件、外卖食品、洗衣机和割草机所带来的省时省力又便捷舒适的生活的同时,抑郁症的患病率也上升了。

● 为了生存,古人要比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心理却比我们更健康。我们的祖先是在恶劣的环境下,通过艰苦的体力劳动而存活并繁衍生息的。

● 我们拒绝让双手参与和执行复杂任务,也就拒绝了劳动为大脑带来的奖赏,因此廉价出售了自己的精神健康。
继续阅读 »

Steed 发表于 2009-01-21 11:12
撰文 凯利·兰伯特(Kelly Lambert) 翻译 石小东
原文刊发于《环球科学》2009年第1期

札记 - 修女的微笑

午餐时喝了一点酒,睡了一个甜甜的午觉。在一串清脆的风铃声中醒过来时,依稀记得梦里一个希腊修女的微笑。那是村上春树在一本游记里提到的。当时村上在一个爱琴海上的海島小住。常独自在島上四处散步......
“越过这座山再往前进则有一所大修道院。修道院四周有着高高的白牆。登上整排杉树夾着的长长坡道后,来到一扇画有美丽马赛克画的大门,大大的黑色的门。门关闭着。马赛克画的是几个圣人,风格是拜占庭式的。门周围开着颜色鲜艳的九重葛,听不到任何声息。我试着在那扇黑色木门上叩叩叩的敲着看。没有任何反应。但当我放棄了正要离开时,脸被披肩遮住的修女出来了,以悄悄的声音向我说什么,然后手在脸前面轻轻的揺一摇。然后脸上稍微闪过从叶缝间露出的阳光般和平的微笑,便又把门关上。大概说不许参观吧。
没办法,我只好在门边的石头上坐大来,闭着眼试着侧耳倾听。在静悄悄的寂静中,依然可以听到少许世界的声音。首先是刚才那些羊群头繫着的铁铃........"
- 《远方的鼓声》村上春树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大年初一有日食


shizhao 写道"1月26日(大年初一)一大早将有日环食。中国东南部至西部地区能观看到此日食,包括昆明、广西、广东,深圳、珠海、江门、汕头等,以及香港、澳门、福林、成都、重庆、贵阳、长沙、武汉、南昌、福建、杭州、上海等城市(日食路径图)。 顺祝各位财源广进、财源滚滚、心想事成、招财进宝。"
science.solidot.org

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

哲学界的“摇滚明星”谈自由意志的进化

Philosopher Daniel Dennett participated in a discussion session at the Humanities Center.

“事实上我们是由数万亿小机器人组成的,它们没有自由意志。它们中没有一个知道或关心我们是谁。但我们知道,我们关心。问题是:为什么?它如何发生?”
没有自由意志的组件,怎能合成一个有自由意志的意识呢?
“这就好像没有生命的物质可以合成生命一样。”
Daniel Dennet 是当今最受年轻人擁载的哲学家。他近来在 Stanford Humanities Center 发表的有关自由意志进化的演说,非常有趣。

http://news-service.stanford.edu/news/2009/january21/prezlecsr-012109.html

征服欲让男性更容易对游戏着迷


Xizhi Zhu 写道 "有报道称,研究人员发现,男性根深蒂固的征服欲,致使其更容易对视频游戏着魔。" 对大脑的扫描表明,玩电脑游戏激活了男人大脑中同奖励和上瘾感觉相关的回路。奖励回路中的三个结构:分析伏隔核、扁桃体以及眼窝前额皮质在男人大脑中的相互影响要比女人多。男人征服的“敌人”越多,得分越高,越能刺激该区域。相反,女人大脑的这部分不太可能被任天堂等电脑游戏激发。 研究的新闻稿是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08年2月4日发布的,新浪游戏在09年1月20日刊登。
- games.solidot.org

这帖子是专贴给坐忘兄的!哈哈!

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我们还剩下什么?

科学新发现正逐渐摧毁人类自以为独特的优越感。许多人类自认为独一无二的特长在其他动物身上也有,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以下是至今尚未在动物行为中观察到的,几项仅存的人类特长:
艺术:尽管有人宣称,多种灵长类动物,甚至大象,都会画所谓抽象画。但是,只有人类能够真正写意绘画。
烹饪:陆地动物对火具有一种先天的恐惧,不过,我们的祖先早在190万年前就克服了这种恐惧,并且用它烹饪食物。
幽默:黑猩猩,大猩猩,甚至老鼠都会笑。目前,只有人类是有幽默所需的语言技巧。
体育:所有社会性动物都会玩耍,但是,体育是一种独特的游戏。因为它包括特殊的器材,复杂的规则、裁判和观众。体育是人类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產物。- 人类独特吗?纯白著 (科学画报 12 2008)

我倒见过不少对艺术、体育都兴趣缺缺,又没有幽默感的“人”。

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

一个天外的銀河系

From The Universe in a Mirror
THE UNIVERSE IN A MIRROR: The Saga of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and the Visionaries Who Built It. Robert Zimmerman. xviii + 287 pp.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29.95.
More here.

意大利城市禁止在公共汽车上登“No God”广告

自从英国无神论者发起了一个无神论者巴士广告远动后(见 倫敦巴士的广告 1月8日帖子),欧美各国都有效尤者。
意大利无神论者也想在公共汽车上登广告。不过他们的“No God”广告的企图落空了,因为它遭遇了来自保守党的激烈反对。 广告的标语是“坏消息是上帝不存在,好消息是你不需要他”的广告原准备在热那亚——天主教红衣主教基地——的公共汽车上发布,但公共机构变卦,声称它违反了广告制度的道德规范。意大利无神论和理性不可知论者联盟(UAAR)成员Giorgio Villella称,“右翼政客批评我们野蛮”,他说至少有一位司机表示拒绝驾驶有“No God”广告的汽车。他表示,“真是太奇怪了,这个国家允许在汽车上登身着内衣的几乎裸体的女人广告,却不允许我们登无神论广告。”Villella称他们将上诉。 - society.solidot.org

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

A perfect sentence

Wow, fiction works! (a wood parody)

In closing, I direct your attention to a perfect sentence. Yes, they exist. One of the pleasures of my profession is discovering these elusive unicorns in the books sent for my review. I read half a score of books each week; I am a fast reader, and generally underwhelmed by what passes for good writing these days. But once in a while, among the gaudy offerings, I come across one of those luminous sentences that make the soul vibrate. I share with you a recent find: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I can’t remember exactly where I read it—it was a busy day, as I was buying a new typewriter and handing in the manuscript of my latest book, The Janus-Faced Chimera: Missives from a Reader—and Writer!—of the Prose Arts. The provenance of the sentence is not the issue; its terse, fierce beauty most assuredly is. Who is this brown fox, and how did he get so fast? To what can we attribute the lethargy of the canine—is it some onerous matter of faith or a vast existential conundrum? Where is the fox headed, into what gaping darkness? Indeed, where are we headed? For we are all of us implicated here. This is a sentence that insists upon itself and at the same time points to the greater mysteries, as if there were some secret order determin ing every letter. What more can we ask of art?

More from Harper's here.
Posted by Morgan Meis on 3 quarksdaily

爱情药丸

1月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Emory大学的Larry Young博士的一篇随笔,谈论了爱情一元论。
他分析了哺乳动物配偶结合的大脑化学反应,其中还附带解释了人类对乳房的迷恋情节。
Young博士预言,不用多久,不择手段的追求者会在饮料中悄悄下爱之药水。这真是一个坏消息!不过,如果你是个惯于走捷径的追求者,爱之药水的发明,对你而言,当然是好消息。
Young博士在实验室研究了大草原田鼠,它是一种少有的采取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动物。当雌性草原田鼠被注入催产素(Oxytocin)——这种激素能产生与尼古丁和咖啡因类似的神经奖励——之后,她会迅速的缠上最靠近的雄性田鼠。如果雄性被注入另一种相关的激素(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性爱便会发生,促使它们结合和筑巢。
Young博士发现雄性田鼠具有一种遗传性的抗利尿激素响应限制,意味着雄性不怎么主动去寻找配偶。有意思的是,瑞士研究人员报告,男人也有类似的遗传趋势,所以他们不太愿意结婚。Young博士推测,人类之爱可能是由“生物化学事件链”触发的。性爱的演化刺激了催产素的产生,推动了男女结合。他指出性之前奏和抚摸女性身体的敏感部分,这些行为与分娩和养育有关。更频繁的做爱和对乳房的迷恋可以帮助建立长期的纽带。

虽然Young博士没有调制任何爱情药水,但他认为不久之后会有药丸能鼓励人类相爱。相应的,如果发明催产素阻断剂,也就能创造抗爱疫苗。 - science.solidot.org

2009年1月17日星期六

咖啡的诱惑


咖啡的诱惑 是我年轻时读过的一本早期的马华小说,讲一个华文报记者与舞女的愛情故事。作者好像是黄槐。那时觉得挺香艳刺激的。所以到现在还记得。
这本书在国家图书馆找得到。建议那些搞电视連续集的,去找来看看。当年“大世界”“新世界”与快乐世界”的舞厛,在一般良民眼里,简直是罪恶的渊薮,是有潜力的怀旧题材。
他还写过一本《阎王溝》,不过背景是抗战时代的中国。
下面还有一则咖啡友资讯:
芬兰和瑞典的研究人员称,喝中等数量咖啡的中年人能显著的减少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原因尚不清楚,推测是咖啡中发现的高浓度抗氧化剂也许在防止痴呆和阿兹海默症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去年有研究发现咖啡能保护神经,可帮助预防阿兹海默症。但研究人员也警告,不能喝太多咖啡,因为三杯咖啡就会增加幻觉产生

from: science.solidot.org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爱喝咖啡的朋友请留意

先前读到一个科学报告,说一天只要喝三杯咖啡,就会让女士的乳房缩小。- Daily Mail Read About It

今天又看到一项新研究警告,喝太多咖啡会增加产生幻觉的风险。这项由经济社会理事会和医学研究理事会资助的研究调查了200名学生,询问了典型的咖啡因摄入产品,如咖啡、茶、能量饮料、巧克力块和咖啡因块,评估了他们的幻觉经历和压力水平。结果发现高咖啡因摄入会诱发视觉和听觉幻觉,比如认为看见了某个并不在身边的人,听到声音和察觉到一位死去人的存在。研究认为咖啡因会加重压力的生理效应,在压力之下,身体会释放出叫皮质醇(cortisol)的压力激素,从而增加幻觉产生的趋势。
-Solidot

From Science
More here.





Credit: Jupiter Images

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解除意识形态的干扰,务实治理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这一次的金融灾难,至今“尚未见底”,并有可能把全球经济推向大衰退。

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令很多人质疑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

有些论者甚至更进一步的指出,假定“人是自利经济人”的市场经济制度,长远而言,是必然会走向崩溃的。

他们认为, “自利”虽然不等于“贪婪”,却是同根兄弟,差别的只是同质规定下的程度,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

究其根源,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认定人性贪婪自然属性的意识形态上的。在这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里生活的民众,贪婪的习性,自然会日益变剧。

民众不仅用“贪婪”解释自已也解释别人的言论行为,进而解释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和现实,而且被“贪婪”的社会意识内化为自我行为模式,在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生活里,“贪婪”的对待他人和外部世界。

而“贪婪”,就是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禍首之一。

不过,如果说市场经济有问题,那计划经济更行不通。历史经验证明,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效率低落,是计划经济固有无可避免的弊端。

如果说意识形态与制度,有催化人性善恶发展的效力,那么,在意识形态强调人性高尚面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自私自利的心理应会逐渐消泯。但是,大锅饭心态的普遍存在与特权阶级的形成,却显示了人类劣根性不是那么容易根除的。
要怎样去约制自由市场的贪婪行为?

有人提岀了重整道德,希望利用宗教或传统文化(如儒家价值),通过内在约制个人行为。

但是,历史见证与摆在眼前事实,均不能让人信服这些途径是有效的:在中世记宗教主控的欧洲,宗教权威贪婪滥权,造成了一个黑暗时代。而在今日华人世界圈中,儒家文化底蕴堪称比较深厚的台湾,却在最近曝光前总统陈水扁的贪腐弊案中,让人瞠目结舌看到了官商文化的严重腐败。

看来,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以务实的态度,尽量避开意识形态的干扰,在自由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诸制度之中,汲取採用适合本土状况的设计。认清现实,锁定目标,因时因地因人而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

美国也不能放纵自由主义

以往一些西方的人士,对我国严格的金融监管,与国家资金参与市场的做法,诸多批评。他们认为这些做法偏离了自由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阻碍了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有效运作。

这一次的美国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正是过度放任和监管不力惹的祸。更有趣的是,美国与欧洲国家的金融当局,并没有谨守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原则,让市场自动调节自发康复,而是违背常规,拿岀了一系列政府干预手段(包括国有化)拯救危在旦夕的金融巨头。

看来,在这危机时刻,美国政府的实用主义战胜了自由市场的意识形态。

谈到政治经济的务实治理,有一个重要的层面常被忽视:那就是该社群人的素质。

如果不理本土社群的既有文化、心理行为的特色,高举着意识形态的大旗,从外空降一套制度,强加于该社群之上(好像美国一些政客那样,企图在世界各国强行美国民主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口咬定人性是善是恶,是贪婪或利他,对治理时所必须考量的行为预测,毫无帮助。

现代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人格心理,自有一个成长过程。例如,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认为人的需求按造其强度不同排列成一个等级层次。有些人终其一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眼中只看到生存的需要,他们与那些层次较高(例如把尊严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行为模式绝对不同。

影响人格成长以及行为模式的因素,实在太复杂了:举凡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科技知识、历史经验、文化宗教以及道德价值等等,无一没有关系。

社群行为预测的科学方法尚未成熟,而务实的治理设计却必须从社群的素质出发。

对民众心理与行为深刻而正确的了解与把握,是政治精英所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 早报言论 2009-01-17

距离创造生命仅有一步之遥

Cells are the fundamental working units of every living system. All the instructions needed to direct their activities are contained within the chemical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Credit: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Genome Programs
Scripps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可能距离创造生命仅有一步之遥。 在最近的一项实验中,他们创造了能复制和进化的酶。这个人工合成的RNA酶可在不需要任何蛋白质或其它细胞成分的帮助下自我复制,研究人员称其为“永恒”的RNA。更引人注目的是,随后研究人员将复制的不同RNA混合起来,再辅以一些原料,让它们在试管中展开生存竞争。不可思议的是,它们繁殖、变异,并产生出了获胜者。团队成员Tracey Lincoln称,“我们所有的是无生命物质,但我们却能展示出某些类似生命的属性。这十分令人好奇。- Solidot
太神奇了,请读完整报告http://www.livescience.com/strangenews/090111-creating-life.html

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人类与猿猴的共同祖先

Photograph: Tom Gilbert/AP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预言,在我们有生之年,科技将有办法培殖出人类与猿猴的共同祖先,或是一种人猴基因各50%,半猴半人的生物
面对一个这样的生命体时,人类社会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想法!
道金斯教授是《自私的基因》与《上帝只不过是幻觉》这两本热卖科普读物的作者。
More here.

Posted by James Randerson in The Guardian:
Friday 2 January 2009 17.04 GMT

2009年1月11日星期日

荷颜悦色



这是非常可爱的一个(莲香)保湿面膜的包装。

如果日常用品的设计可以更诗情画意,相信对提升民众人文素质会有莫大的帮助。

有一个法国设计师,因为看到设计对儿童气质潜移默化的影响,遂倾力于儿童课本以及文具的设计。

那天听到一个搞设计的朋友说,经过一个亲人的葬礼之后,她发愤要设计一些更有艺术品味的棺材,现在市场上的棺材都太难看了。


package design: DAINTY DESIGN

干细胞修复先天缺陷

Skin derived precursor cells. (photo courtesy FredaMiller)

《MIT技术评论》报道,通过直接向大脑注射干细胞,科学家成功恢复了神经有先天缺陷的老鼠,它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被喂食了海洛因。尽管多数移植的干细胞没有生存下来,但它们诱使大脑自己的细胞去完成大量的修复。 干细胞移植技术之前已被证明对能逆转中风引起的大脑损伤,以及帕金森、阿兹海默症、亨廷顿等神经疾病。但用于治疗先天缺陷则属于新领域。最近几年来有多个研究小组在研究先天缺陷的干细胞疗法。耶路撒冷希伯来医学院的研究神经性先天缺陷的Ross实验室负责人Joseph Yanai称,干细胞疗法是先天缺陷理想疗法,因为先天缺陷的病因机制是多方面的,是难以搞清的。他说,干细胞将相当于小小医生,它们会寻找缺陷,进行诊断,然后区分哪些需要修复。他们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在做医生的事情。


source: Solidot
http://science.solidot.org/

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欢愉的科学

。这是一本为享乐主义者辩护的书。
。作者搜集了历史证据以及引述科学发现,振振有词的,力争享乐的正当性。
。丘吉乐每日都要喝一瓶香槟,希特勒滴酒不沾。
。性高潮有助舒解精神紧张,减少心脏病与膀胱癌,激活免疫系统。
。每星期至少来两次的中年人,比起那些一个月都不到一次的,死亡率低50%。

From The Guardian More here.

Sex, Drugs & Chocolate : The Science of Pleasure by Paul Martin, Fourth Estate

2009年1月9日星期五

札记 - 好学生

  • 阿扁自比王莽,说他们两人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不清算前朝的统治者。似乎有点洋洋自得。
  • 王莽是中国史上出名的伪君子,识者听到阿扁这样的攀比,莫不掩咀而笑,都说比得妙。
  • 有位阿扁大学的同学说,阿扁唸书时是典型“三点式”的好学生。他的生活空间只限教室,图书舘与宿舍这三点。
  • 阿扁求学时的目标专一,只求考第一名。所以除了与学校功课有关系的学识外,他一概不理,也不看电视。
  • 这样的大学生,这里似乎也不少。他们在眼鏡后面的眼睛似乎特别细小,透出鋭利的精明,咀角含着微笑,有礼而冷漠。目空一切,匆匆在那人生最重要的三点之间,来回奔走。

2009年1月8日星期四

伦敦巴士的广告


英国无神论者发起了一个无神论者巴士广告远动,筹得了$200,000。星期二他们在 800 辆倫敦巴士上登了第一个广告:“There’s probably no God,Now stop worrying and enjoy your life.”
舆论的反应出奇冷淡,美以美教会表示,他们欢迎这个广告,因为这将刺激民众谈论上帝。
有人立刻指出,这广告并非无神论,而是不可知论, 因为“There’s probably no God。”不是肯定的 n0 God。
气度恢宏,思想慎密,永远幽默,比起那些谈到宗教就喊打喊杀的狂热份子,这些英国人可爱多了。
美国有效尤者,广告上有个扮成圣诞老人的男人,标语是:“Why believe in a god? Just be good for goodness’ sake.”
澳洲也有人想登一个广告:“Atheism: Sleep in on Sunday mornings。” 不过得不到当局批准。


By SARAH LYALL
Published: January 6, 2009 in New York Time
More here.

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长寿药物通过老鼠测试


过去150年里医学领域发生的根本性变革有:第一次是洗手,第二次是抗生素,现在可能的第三次到来了——那就是长寿。一种潜在的能延长寿命的药物通过了动物测试考验,对抗衰老之梦逐渐成为现实。 实验室老鼠给予了被称作SRT1720的药物,然后让其饱食高脂肪食物4个月,没有增加体重,也没有发展出糖尿病,在踏车上跑步的速度比对照组快两倍。SRT1720激发产生了控制线粒体功能的几种酶中的一个,线粒体是细胞能量工厂,可将葡萄糖转换为化学能。线粒体的损耗会引发心脏疾病,阿尔茨海默氏症,糖尿病,癌症,和其它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同样酶也是一种天然抗癌化合物白藜芦醇 的靶子。


from Solidot
picture from acuppaconversation.blogspot.com

2009年1月6日星期二

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日记》1934年5月30日:“午后,为新居格君书一幅云: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此即1934年鲁迅先生书赠日本友人的《无题》诗。

马可波罗的印度


1292年,马可波罗从中囯回意大利的归航中,途经南印度科罗曼特海岸。他造访了“兴都潘雅斯”囯(今日的Tanjore),并留下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记。记录的一些风俗习惯在今日印度尚可看到。




Continue reading "Marco Polo's India"
Posted by Namit Arora on 3quarksdaily

2009年1月5日星期一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


希特勒是个标准书迷,不是说一个爱看书的人有可以成为大屠杀凶手的先决条件.... 不过, 斯大林也是个书迷,他老是夸耀他那有两万本书的图书馆。斯大林曾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你周围的人,看看他们都读什么书吧。”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

1915年十一月,在距法国北部前线两英里的Fournes小镇附近,一个来自第16巴伐利亚预备役步兵团的德国下士走出了一个被当作兵营的二层农舍。他走进小镇,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士兵那样去妓院寻欢,或是买烟买酒,他花了四马克买了一本关于柏林文化宝藏的小书。他的传令兵战友称他为“艺术家”,他是大伙寻开心的对象,一半是因为你只要一跟他说仗打败了,他就气的不行,还有一半原因是他在没有任务的时候花上好几个小时埋头在战壕里读书看报。这个孤僻的步兵曾公开指责1914年十二月的圣诞停战协议,那天英军和德军士兵如兄弟般共庆圣诞。他唯一有好感的生命,是一只总是无条件的服从他的,从敌方阵线跑过来的小白猎犬。

他这些习惯从未真正变过。几十年后,他会在深夜离开他的同伙,走进书房,沉浸在孤寂之中,在那里,有一副花镜,一本书,和一壶热茶。有一次他的情妇不小心闯进去打乱了他的沉思,结果被他斥责得红着脸跑出楼道。毕竟,他在书房外面挂了牌子,上面严厉的写着“绝对安静”。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当决大多数下级都弃他而去,当他给自己安排好宛若“众神的黄昏”般毁灭(Götterdämmerung:德语,意思是:Twillight of Gods,众神的黄昏,也指灾难,毁灭性事件——译者按),攻入的苏联士兵在他柏林的地堡里能找到,属于他的私人物品只是几十本书。

阿道夫。希特勒给后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书的焚烧,而非钟爱。但是作家Timothy W. Ryback 在他写的“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一书中写道:希特勒在他柏林和慕尼黑的住所,还有位于奥博撒尔斯堡(Obersalzberg)的阿尔卑斯度假地有超过一万六千本书. “最后的幸存者”一书作者Ryback,在对达考市做研究时,对残存下来的希特勒的藏书做了研究,这些书多数现存美国国会图书馆。在仔细研读了希特勒在书上做的标记和注脚后,Ryback试图去重现希特勒的心历路程。其结果就是他写的这本并非十分另人信服,却也极其有趣的书。

希特勒也许从未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但是他早期在维也纳认识的一个朋友——奥古斯特。库别兹克(August Kubizek)回忆说,书籍“就是他的世界”。作者Ryback也说,在一九二十年代初,希特勒曾为羽翼未丰的纳粹党寻找支持其思想体系的证据,而去翻阅了上百本有关历史和种族主义的书,不仅如此,他还费尽心机的从中精选出一部分,列出推荐书单,并印在纳粹党员证上,并用黑体字写上:“每个国家社会党员必须知道的书”这些精品书包括例如亨利福特所写的“国际犹太势力”(International Jew)和罗森堡的“犹太复国主义是国家之敌”(Zionism as an enemy of the State). 为了证明希特勒爱书的嗜好,作者找到了一张罕见的希特勒在他慕尼黑小公寓的一张照片,里面“希特勒身着黑色西装,站在书柜前”,书柜是带挖槽装饰线的漂亮家具,“他双臂交叉,摆出他那特有的自信姿势”

希特勒在1923年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失败后,被一个同情他的法院以叛国罪仅判入狱五年,还有可能提早被赦,于是他在愚人节这一天,不痛不痒的被执行入狱了。在蓝斯堡监狱(Landsberg Prison), 他受到犯人们的关照,他写了他第一本书“我的奋斗”(Mein Kampf), Ryback在书中写道:“残存的狱中读物中,有一本快被翻烂了的“德国人的民族特征”非常明显可以在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中找到其印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汉斯。古恩特(Hans F.K.Gunther),他因其极端的种族纯净论被人称做:“种族古恩特”。虽然Ryback在他的书中没有提及,其实希特勒在狱中还每周一次的接受卡尔。豪斯佛(Karl Haushofer)的指导,豪斯佛是慕尼黑大学政治学教授,也是生存空间论的支持者(lebensraum, 生存空间论,是纳粹提出的,对外侵略的一种理论)。

Ryback 挑出慕尼黑出版商朱里亚斯。雷曼(Julius Lehmann)作为“既是希特勒私人藏书的慷慨提供人,并且是纳粹思想体系设计人的可疑人”Ryback接着写道“根据雷曼的书,我们能够从中掌握希特勒图书馆的核心藏书,并且还可以掌握希特勒精神世界的主要构成,和他的第三帝国的思想体系的基石。”

早在1919年九月,他在回答一个士兵给他信中有关“犹太人的问题”时,希特勒放言说理性反犹太主义的“最后目标是毫无动摇的把犹太人一同除掉。”历史学家Ian Kershaw在他撰写的希特勒传记中表示,这些都表明希特勒从一战结束到他最后的柏林地堡,他从头到尾豪不动摇的坚持国家主义,和极端反犹太主义的思想。简单的说,如果非要说希特勒的这些恶毒的仇恨思想是从书里得来的,还不如说这些书籍确认了他个人原有的仇恨。

还有,Ryback忽视了希特勒最初接触反犹太主义的那个城市,借用奥地利学者Brigitte Hamann所写的一本书名“希特勒的维也纳”——那是个仇恨犹太人的大染缸。希特勒欣赏维也纳当时反犹太主义倾向的市长Karl Lueger,同时他自己也沉迷于种族主义的报纸和小册子里。他还中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魔咒,瓦格纳的歌剧让他幻想自己就是新的黎恩济(Rienzi—瓦格纳歌剧中英雄人物,罗马护民官。译者按),他的使命就是重新恢复原有的德意志帝国。

Ryback觉得,希特勒的本质就是“他慢慢的积累从不值钱的,带偏见的简装书,和小圈子里流行的精装书里得来的极其离谱的理论,然后给他那浅薄的,精于算计的,咄咄逼人的谎言找到辩护理由。”除了这些,希特勒没有自己的思想,相反,他利用了从魏玛德国渗透过来的,逐渐在知识分子和中产的圈子里赢得信任的理念。希特勒的天才在于,他把德国文化国家主义和政治融为一体,从而使他能在同时期的人身上发挥他那艺术性很强的迷惑力。
但是,Ryback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看到希特勒那令人厌恶的自我提升小计划。当然,不是说一个爱看书的人是可以成为大屠杀凶手的先决条件,但也决不会成为什么障碍。斯大林也是个书迷,他老是夸耀他那有两万本书的图书馆。斯大林曾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你周围的人,看看他们都读什么书吧。” Ryback在翻看希特勒的藏书时,他发现一本普鲁士将军Carl Von Clausewitz的书紧挨着一本法国素食烹饪书,上书:素食者希特勒先生(Monsieur Hitler végétarien).
by Jacob Heilbrunn in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译者: Rose-Tattoo

取自译言
http://www.yeeyan.com/

2009年1月3日星期六

种子(Seed ) 推荐的 2008 年度好书

种子 Seed 是一本平易近人的科普杂志, 以下是它推荐 2008 的好书。


1, Autism's False Prophets: Bad Science, Risky Medicine, and the Search for a Cure By Paul A. Offit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 Bonk: The Curious Coupling of Science and Sex By Mary Roach (W.W. Norton) 砰!科学与性的离奇结合(中文书评) http://www.douban.com/review/1460151/
3, Bottlemania: How Water Went on Sale and Why We Bought It By Elizabeth Royte (Bloomsbury) 瓶装水热:探秘水的销售与购买 (中文书评) http://yingzhou.blog.sohu.com/91269023.html
4, Doctor Olaf van Schuler's Brain By Kirsten Menger-Anderson (Algonquin Books)
5, The Dominant Animal: Human Evolu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By Paul R. Ehrlich and Anne H. Ehrlich (Island Press)
6, Eating the Sun: How Plants Power the Planet By Oliver Morton (Harper Collins)
7, The Endless City Edited by Ricky Burdett and Deyan Sudjic (Phaidon)
8, The Hot Topic: What We Can Do About Global Warming By Gabrielle Walker and Sir David King (Harcourt)
9, Human: The Science Behind What Makes Us Unique By Michael S. Gazzaniga (Ecco)人类:令我们独一无二的科学秘密(中文书评)http://www.law58.cn/article/1492.html
10, Icarus at the Edge of Time By Brian Greene (Knopf Publishing Group)
11, 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 By Michael Pollan (Penguin Press)
12, The Invention of Air: A Study of Science, Faith, Revolution, and the Birth of America By Steven Johnson (Riverhead Books)
13, The Lightness of Being: Mass, Ether, and the Unification of Forces By Frank Wilczek (Basic Books)
14, The Living Cosmos: Our Search for Life in the Universe By Chris Impey (Random House)
15, The Man Who Loved China: The Fantastic Story of the Eccentric Scientist Who Unlocked the Mysteries of the Middle KingdomBy Simon Winchester (Harper)
16, Microcosm: E. coli and the New Science of Life By Carl Zimmer (Pantheon)
17, Nerds: Who They Are and Why We Need More of Them By David Anderegg (Tarcher)

18, The Numbers Game: The Commonsense Guide to Understanding Numbers in the News, in Politics, and in Life By Michael Blastland and Andrew Dilnot (Gotham) 19, On the Surface of Things: Images of the Extraordinary in Science By Felice Frankel and George M. Whitesid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 Predictably Irrational: The Hidden Forces That Shape Our Decisions By Dan Ariely (Harper) 己有中译.
21, Tomorrow's Table: Organic Farming, Genetics, and the Future of Food By Pamela C. Ronald and Raoul W. Adamcha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2, The Stuff of Life: A Graphic Guide to Genetics and DNA By Mark Schultz, Illustrated by Zander Cannon and Kevin Cannon (Hill and Wang)
23, The Superorganism: The Beauty, Elegance, and Strageness of Insect Societies By Bert Hölldobler and E.O. Wilson (W.W. Norton)
24, The World in Six Songs: How the Musical Brain Created Human Nature By Daniel J. Levitin (Dutton)
More here.

怎样把廉价葡萄酒变为陈年佳酿


爱喝两杯,但又钱不够用的朋友有福了。科学家发现,通过电击,可迅速的把年份不足的廉价葡萄酒,变成香醇的陈年好酒。以下是12 位品酒专家,对电击强度与时间不同红酒的评分。


by Stephanie Pain in New Scientist
Mor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