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wow!

30.media.tumblr.com/tumblr_lb7xf6sYY01qzrblzo1_500.jpg

新年快乐

data.tumblr.com/kSw6v5Uor3fav3yetWdHnRUh_500.jpg

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28.media.tumblr.com/tumblr_l5m9s4Ovui1qz6f9yo1_500.jpg

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废物

thismight.be/offensive/uploads/2010/12/15/image/306949_IT%27S%20A%20CRAP%21.JPG

暴力

ナルケマレバンガwww.hakuchi.jp/gallery_a/a056.jpg

红卫兵

redguard01.jpg (JPEG Billede, 500x506 pixels)beautifuldecay.com/wp-content/uploads/2010/03/redguard01.jpg

头像


3.bp.blogspot.com/_DWJL2L1PtMg/SWq48i8sNCI/AAAAAAAAAAc/gDKuzpLraMM/s400/outside-cover-tres.gif

2010年12月21日星期二

友善角落 令人动容的诚意演出

● 吴大地
  别说性与暴力,连一些同性恋话题的搞笑噱头都刻意避开。只容许细腻深沉的感情自然浮现,最后让神一般的包容与慈爱,如一篇巴哈的宗教乐章,在这些平凡人身上流涌而出。
  
准确性,是艺术的一项重要的美德。
  这里当然不是指事实的准确性,因为事实在艺术里可说是无关宏旨的。
  艺术是作者“存在”感受的报告。所以,神怪故事、神话、童话、武侠、科幻都可以比一些纪录片或新闻电视更为真实。在这里,准确性首先是指艺术工作者内在体验的真实与外在作品表现之间的落差。接下来就是表达的能力,如果学艺不精,掌握的艺术词汇不足,创作时,就会期期艾艾,辞不达意。
整出戏只让一个老男人与一个女人对话
  在南艺实验剧场看吴韦材的话剧《友善角落》,第一个感觉,就是出奇准确。不论内涵情绪,演员对角色的拿捏,艺术设计方向,整体气氛的掌握,都恰到好处。以往在看本地表演时,常有的那种吃东西时突然咬到沙粒的突兀经验,一次都没有发生。浑然一体,难能可贵。
  6月时,当吴韦材说他打算重演《友善角落》时,我大泼冷水。
  我的理由很多;最主要是剧本太过严肃,而且政治不怎么正确,不宜本地观众。时下流行的是MRT站荧光幕上那类友善闹剧:香脆的马铃薯片,老少咸宜。或者是“把灵魂装在篮子里”的新加坡式文艺样板。只要媒体合作,睁着眼睛吹捧一番,自然有一帮“有文化”的观众,硬着头皮前来捧场。或者是一些无辜学子,被雄心万丈母亲拉着耳朵,前来受难。况且,这类东东比较容易申请到官方津贴。
  二来,剧本对演员要求太高。整个小时,只让一个老男人与一个女人对话,话题环绕在一个死去的好男人身上。别说性与暴力,连一些同性恋话题的搞笑噱头都刻意避开,只容许细腻深沉的感情自然浮现,最后让神一般的包容与慈爱,如一篇巴哈的宗教乐章,在这些平凡人身上流涌而出。简直是经典悲剧。在我的想象中,只有妮可基曼与艾尔·帕西诺这等级的巨星,才能恰如其分演出。

陈菁菁是个惊喜
  老实说,这次去看《友善角落》是带着为艺术而牺牲的心情。想不到,却经历一场洗涤灵性的艺术经验。
  吴韦材是老戏骨,演技自不在话下。不过,从前看他演戏,往往有一种感觉,他在表演时似乎同时有个分身,紧紧盯着正在演岀中的自己。这一回,舞台上只有一个路易。
  陈菁菁是个惊喜。有人说,有明星潜质的演员,能让观众们都爱上她。我们几个看戏的朋友,不论男女,都爱上了她。剧中陈菁菁是有个15岁孩子的母亲,剧终后看到卸了装的她,居然是个蹦蹦跳跳的“傻大姐”,有点不可思议。
  苏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说,艺术是人类感觉的记录。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进一步建议:艺术,实在是一个对人类经验的基本态度风格化的陈诉。面对人类“存在困境”,艺术家基本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人必须接受一切并持续奋斗。另一种是,对人类困境不停的哀鸣与抗议。那些接受挑战的艺术家,同时也庆祝面对危险时的勇气,以及失败后的风度。他们更尽情欢呼胜利。
  《友善角落》肯定是一部主张“接受与奋斗”的积极的艺术作品。最后还乐观的欢庆救赎的胜利。
(联合早报 艺苑  2010-12-25)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大存有巢意识阶谱 胡因梦

昨天,在北京的时尚廊书店和一些对超个人心理学非常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见面,就肯•威尔伯的九层意识光谱与大家做了交流。现在将较为详细的内容放到这里和更多的网友们分享。

大存有巢意识阶谱
【发展心理学+吠檀多哲学+整合瑜伽+唯识学】

    人类的成长和发展必须通过一连串的阶段和次第,从发展最低和最不能统合到发展最高最能统合的阶层。发展的过程中自我首先会认同它所处的阶段,接着必须通过那个阶段的考验,但为了进一入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自我必须摆脱前一个阶段或不再认同它,这样才有空间进入到更高的层次。换句话说,自我必须有能力区分高低,并认同更高的阶段,然后整合这两者。这种区分和整合的工作,自然会形成所谓的演化点──主要转折点或意识发展中重要的一步。如果某个演化点一直出问题,就会产生属于那个阶段的病症。此光谱的九层结构乃是从长青哲学的「大存有巢」发展出来的分类法,长青哲学指的是研究人类现实本质的普世性形上学。

 (一)感官与生理本能阶段(0-7个月)
    属于物质和肉体次元,此乃皮亚杰(认知发展,瑞士心理学家)所谓的知觉动作本能阶段,奥罗宾多所谓的生理知觉阶段,吠檀多哲学所谓的肉身阶段。此阶段的婴儿无法区分自己和外在环境,此时发展若是受到阻碍,就会造成内外界限模糊,梦醒不分的状态,进而延伸出严重的病症,譬如自闭症和共生型精神病(2-6个月为共生期),若持续到成年,就会助长抑郁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对治方法只能使用药物和加以监护。

(二)情绪欲力阶段(1-3岁)
    生物本能冲动、感觉、认知、情绪;生命力、欲力、气、生物能开始发展。自我在这个阶段必须区分自己和外在世界,认清身体是独立于身外世界的存在,建立起自我感,与母亲分离。这个阶段若是产生问题,譬如长期缺乏关爱或受虐导致挫败,自我的疆界感就会模糊混淆,进而形成完全自我中心的倾向,也就是所谓的自恋型边缘症,边缘二字指的是介于上个阶段的精神分裂症和下个阶段的精神官能症之间。对治这种分寸不清,越俎代庖、情绪不稳定的自恋症,必须采用结构建立疗法,也就是要帮助他们建立清楚的界限感,让他们知道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是跟自己无关的,或者不赞同母亲的意见不代表自己会遭殃。此阶段的心理问题不是出自情绪的压抑,所以没有无意识里的动力,也就没什么东西可以揭露了。换句话说,自我还没强壮到有能力压抑任何情绪。

 (三)奇想阶段(3-4岁)
    早期心智的运作形式(早期象征思考与概念的形成)。此阶段还无法将主体与客体加以清楚区分,其特征是自我中心、不自然,相信万物皆有灵,认为人类是宇宙中心、相信语言的神奇性。象征思考并无内在意涵,但概念有内在意涵,能代表事物的种类。此阶段仍无法清楚区分内在与外在,于是将自我意图灌注于外在事物上面。这个充满自恋的自我,深信它能直接而神奇地改变世界(超人英雄只要看上一眼,山就移动了;他们可以飞翔,融化钢铁、迅速撃垮敌人、用魔力改变世界)。简而言之,因为无法清楚地区分主体与客体,于是充满奇想的自我就把世界视为自己的延伸,并将自我特性灌注于外在世界。例如你拿一面绿一面红的球给此阶段的小孩看,你把红的面朝向他,绿的面朝向自己,然后问他说:「你看到的是什么颜色?」他一定会说:「红色。」但是你问他:「我看到的是什么颜色?」他的回答仍旧是:「红色。」显然他无法以你的立场来看待事物,也无法转化成别人的角色。在这个阶段,自恋与自我中心掌控着一切,如果这个阶段的焦虑过于强大,自我就会压抑那些焦虑的的念头或情绪,这些被压抑下来的原欲,便是荣格所称的阴影层问题,如果阴影问题变得过于沉重,就会爆发成精神官能症或解离倾向,治疗方法是揭露技法,它可以帮助患者放松、释放焦虑和罪恶感。

 (四)神话阶段(7-11岁)
    心智发展的中间阶段(又称为具体运思以及从角色和规则来进行思考的阶段),七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能转换成他人的角色和包容他人,这时自我神奇的魔力开始转成对女神的崇拜;如果自我无法神奇地改变这个世界,至少神和女神可以办得到。处在第三个奇想阶段,自我永远认为自己有能力展现奇迹;但是到了神话阶段,展现奇迹的能力开始属于一个更巨大的神(耶和华真的帮助摩西分开了红海)。如果奇想阶段是运用「仪式」来展现自己的神力;那么神话阶段就是以「祷告」来祈求神或女神为他展现奇迹。总之,自我从神话阶段开始发现自己无法神奇地改变世界,所以它的自恋倾向逐渐降低,自我中心的倾向也开始缩减,转为以社会为中心的状态,研究者称之为随俗阶段。但因为无法独立判断,缺乏内省力,只能毫无伸缩性地追随世俗准则与角色扮演。如果撷取而来的人生脚本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信念──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有罪等等──就会延伸出人生脚本病症,这个阶段的治疗方法被称为认知治疗。把错误的脚本连根拔起,重写人生脚本,可以有效对治沮丧和低自尊问题。

 (五)理性阶段(11-15岁)
    此阶段的心智开始有能力清楚地进行区分,它开始去除具体运思的神话信仰,藉由证据与理解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它发现自我中心的奇想与神话式的神都无法奇迹似地改变宇宙的事件或满足自我的欲望,如果你想从世界获得什么东西,就必须以它的方式来进行理解;真正的科学态度于焉诞生,自恋倾向又减低了一些。所以这个阶段的心智不但可以思考,还可以反观自己的思想,具有高度的内省力,有能力作假设性的推论。皮亚杰称之为「形式运思阶段」,奥罗宾多称之为「推理之心」,吠檀多哲学称之为「心意身」。个人在此阶段可以开始反思社会规范,判断它们值不值得相信。此乃寇伯格和吉利根所谓的后保守阶段的道德观。他不再受制于世俗社会的标准,任何一个团体、部落或社会,而懂得依照宇宙的根本法则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发展出强大而持续的反观力,「我是谁」首度成为最炽热的议题,前面一个阶段的准则和角色已经不再能保护此人,因此必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身份,如果这个阶段出了问题,此人就会出现艾瑞克逊所谓的「认同危机」(Identity crisis),这时只有一种治疗方法能生效,就是增加内省力或是哲学治疗。

 (六)统观逻辑阶段
    如果心灵一直持续成长,人就可能发展出高度整合的人格。此乃心智在粗钝次元最高等的运作形式;一种统筹和整合的认知力。处于统观逻辑的阶段,心智不再忽略事物的差别性,开始以有容乃大的胸怀达到统合──亦即整合多元非透视观──它发现了宇宙的多元性以及异中之同。奥罗宾多称之为「高等心智」,佛家称之为「末那识」,威尔伯称之为「人马座」,象征身心的统合。此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存在问题,譬如人生的意义、存在的真实性、人的有限性和必毁性、主客及生死的对立性等等。此阶段的治疗方法采取的是人本心理学、意义疗法、完型治疗、存在主义心理学、生物能医学、哈达瑜伽等等。

 (七)感通阶段
    心智在这个阶段开始进入超个人或属灵次元。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出现强烈的与大自然合一的神秘体验,因此又称为「大自然神秘境界」。也有人说这是「盖亚」及「世界灵」的次元。此阶段很可能出现通灵能力,但基本上指的是内观能力和超个人性的灵性发展。奥罗宾多称之为「明心」。感通阶段是超个人的起点,知觉不再受身心的限制,开始有能力目睹(体证)身心,不再完全认同它,而发展出某种程度的定力和觉照力。此乃瑜伽士控制身心能量的阶层,拙火(先天气)又称内气在此阶段才能被觉察到。

 (八)精微光明阶段
    当注意力不再集中于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时,意识便开始转化主客二元对立的幻相,而示现出超凡入圣的内心之光。在感通阶段我们开始与神性交流,在此阶段开始与神性合一。这个次元才是神的居所,但神在此处指的不是粗钝次元神话式的人格神,或女神聚焦于人的自我之上。心智处在这个次元,将直接而鲜活地认知到自己的神圣形象,因此又称为「本尊神秘境界」,奥罗宾多称之为「慧心」,吠檀多哲学称之为「意识身」,佛家称之为「阿赖耶识」。这个阶段会出现个人化之神、超个人之原型以及更高的自我形象,此原型有别于荣格所谓的原型。它是无中生有的万象中的第一种精微形式,也是一切幻化的基础。譬如光体、明点、音声启示、五光十色的形状、彩虹光和能量振动。而荣格所指的原型,却是人类集体经验的基本神话结构,例如智能老人、妖精、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玛斯、母神等等。威尔伯认为容格最大的错误就是混淆了集体潜意识与超个人经验,因为前者毫无神秘性,亦无超验性。真正的超个人原型,其力量来自于超越时间的神性。荣格所指的原型,其力量则来自俗世历史最古老的意像。即使荣格本人也主张人类必须摆脱原型的力量,此过程他称之为「个体化」(Individuation)。换言之,人类必须摆脱集体意识才能真的当家作主。

 (九)自性阶段
    又称为无相本体、自性、涅盘、毕竟空、混沌或宇宙深渊、阿因,亦即知觉的根源,因此又称为「无相神秘境界」。奥罗宾多称之为「超越之心」(Over mind),吠檀多哲学称之为「大乐身」。意识到达此阶段,转化过程就完成了,纯粹的见或觉知开始融入其源头。基督教称之为「神的源头」。此时你领悟了你本质中的本质,存在中的存在。因为已体悟那永远存在本自具足的不二境界,所以一切又回归到平常,亦即禅宗十牛图的第十图。

 (十)不二境界
    这是所有阶段的最高目标,也是永远存在于当下的背景场域。亦即真空与妙有合一,神性与现象世界合一,涅盘与轮回合一──又称为「一味」、自然无念三摩地、超越的第四境,或是「不二神秘境界」。奥罗宾多称之为「至上之心」(Super mind),佛家称之为「清净识」。一味乃是圆满成就者的境界,传统通常采用一或两种方式来形容个中的滋味,不幸这两种方式都令人感到混淆。第一种对此境界的形容是彻底的乏味,因为「一味」即是万事万物的滋味,一旦尝到这种滋味,你就尝到了所有的滋味,因此佛法的大圆满把这类成就者形容成意兴阑珊之人,一个感觉一切都无聊透顶的人。第二种形容则是无礼和大不敬之人,当梁武帝问菩提达摩实相的本质时,他只说了一句「廓然无圣」。既然万事万物都具有同等的神性,也就没有空间可以容纳神圣感了。处于感通阶段的瑜伽士通常拥有极大的神力,处于精微光明境界的圣人通常散发的是祥和光辉,处于自性境界的智者和贤者展现的是如如不动的平等心,处于不二境界的圆满证悟者示现的则是无穷的幽默感。

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

星球

www.forgotten-hopes.com/wp-content/uploads/2010/10/joevw_3.jpg

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一个有趣的政治模型


  近来吹起大选风。在咖啡店里,网络论坛上,常听到了人们在谈政治。其中有许多涉及经典的政治争议,例如,什么是民主社会、什么是左派”“右派
  可喜的是,民众的政治认识,比起从前,有显著的提高。听到了很多精采的议论。
  不过,民主制度、左派、右派这些政治标签,经过多年政客的搓捏涂改,大都面目模糊,实质暧昧。讨论起来,歧义丛生,令人头痛。
  所以,看到了哲学家肯·威伯尔 ( Ken Wilber )提出的整合政治学(Integral Politics)模型,顿时眼睛一亮,因为这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政治坐标系:几乎所有的政治运动,社会体制、意识形态、都可在其上定位,互相比较。
  威伯尔把一些主要的政治层面,化约为坐标轴(Axis)。例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分别是其中一条坐标轴的两极。美国是个最讲究个人权利的国家。相对而言,北欧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在轴上的位置,比较靠近集体主义那一极。它们重视社会凝聚力,为了避免社会分化,把部分个人所得,通过社会福利制度重新分配给民众。以前的中俄共产主义社会,则是漠视个人权益的极端的集体主义社会。
  另一条坐标轴,其两极分别是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internalist/externalist)。威伯尔说,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是区分左派与右派的关键。谈到造成人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时,左派总爱归咎于外在客观因素,而右派则倾向于归咎内在主观因素。如果一个人贫困潦倒,左派会把矛头指向社会,认定他是被制度所剥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右派则大多会认为,这个人不够努力、没有志气、咎由自取。于是,左派会建议社会干预,如重新分配社会财富、改革制度使之更为公平、追求人人平等;右派则会主张重整道德价值,加强个人的责任感,鼓励良好的工作态度,奖励成就,合理回报等等。当然,这两种看法都各有道理。而今日美国政界一大趋势是:大家都在努力,企图摸索出一条结合左派与右派两者精华的解决方案。
    威伯尓这个政治模型中,最精采的部份是一组进化标度
  要理解进化标度,首先要理解威伯尔对人类心理学的看法。和许多发展心理学家(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一样,他认为,个人的意识层次,认知能力,自我身份,价值观与世界观等,都有既定的发展的阶段,如皮亞傑(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模型、马斯洛(Maslow)的个人的需求金字塔、科尔伯格(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
人性并非恒久不变
  同样的,威尔伯认为人性不是不变的:在人类演进史中,当环境改变时,人类就会创造新的,更复杂的心理意识模式以应付新的,更复杂的生活问题。这些核心价值/世界观/集体智能,同时存在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文化中。
一个比较全面的进化阶段学说,是格列夫(Clare Graves)的价值系统(Value Systems)。下面是几个他提出的人类价值系统的进化阶段:
  万物有灵论(自公元前5万年):这是一个充满精灵鬼怪的世界。天下所有事物,不论天灾或人祸,都与人们深信不疑的那个魔幻世界息息相关。所以生活中充满了禁忌与仪式;
  自我中心/夺掠式(自公元前7000年):人的价值以以及我的权力为中心。既为英雄,就该称霸。一个君主的伟大,就视其掠夺了多少邻居,霸占了多少他人的土地;
  绝对的权威(自公元前3000年):个人的价值已从过渡到我们。或者说自我优越感已变成种族优越感,深信自己族群的信仰是至高无上,绝对正确的(原教旨者圣坛上的《圣经》、《可兰经》或红卫兵的《毛语录》);
  唯物论(自公元1700年):从传统价值过渡到现代价值。以科学理性来理解世界;
  相对论(自公元1800年):从现代进入后现代,拥有多元论世界观。
  整合政治模型认为,人类史上每个进化意识阶段的出现,都有其相应的政治结构。例如,部落(万有灵论),封建帝国(自我中心),古代国家(绝对的权威)与现代国家(唯物论)。
  这些人类史上的进化阶段,同样是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每个人都得从零开始,然后一级一级的往上攀爬,那些先天不足,或者后天环境恶劣的人,往往发育不良,终身滞留在最低的几个阶层。只要环顾一下周围,你肯定会看到一些迷信的万有灵论者,或无视他人权益的恶霸,或冥顽不灵的原教旨主义者。这些最核心的精神本质,深藏在他们的教育资历,宗教信仰与社会地位的后面。同时,一个人所能达到的进化高度,通常很难超越其身处的社会所普遍达到的高度的。例如,在热带丛林游猎部落中成长的儿童,是不易拥有现代价值的。
  一个国家或社会内,其人民所处的发展层次是参差不齐的。譬如意大利,虽然大部分人民己达到唯物论阶层(科学理性、企业精神),可是直到今天,还存在着效忠帮派的黑手党徒(万有灵论,自我中心)。同时也有许多献身环保,关心人权以及动物权的绿色运动人士(相对论)。
  有了这组进化标度,所有政治运动、社会体系与政治行为,似乎都可以定位。例如纳粹主义,明显的是滋生于绝对权威的阶段。资本主义是唯物论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本人,是一位超越时代的知识分子,在书写时,大部份是从相对论阶段出发。可是他的信徒,如中俄的共产党人,却主要是民族主义者(在绝对权威,唯物论之间)
除了作为坐标系外,这个政治模型,还可以作为政治实践的一个参考架构。在规划政治体制时,必须考量当地民众所处的进化阶段。西方政界,一路来有一个盲点。他们相信,各地民众基本上是一样,所以适用于西方先进社会的政治制度,也必然适用于世界各囯。因此以替天行道的姿态,把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强加于第三世界的国家。事实证明,這是行不通的。例如海地,其民众普遍信仰巫毒巫术(voodoo),基本上尚处于万有灵论与自我中心/掠夺式的阶段,所以,西方一再在海地实行民主制度的努力,都没有成功。
不能用单一的标准
  处于不同进化阶层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威伯尔说,应付极端恐佈份子之类的社会暴徒(掠夺式自我中心/绝对的权威),最有效的是权威,因为这些人是有理说不清的,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非常不同于我们的世界。今日在西方,一种共识已开始形成,那就是,在第三世界,不要轻易的去折毁现存的酋长制,君主制等各种形式的强人或权威政权,企图以民主制度取而代之。这样做,往往导致社会秩序失控,甚至造成内战,使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这些权威政权,在维持社会秩序,促进民生方面,往往是比较有效的。如果能先把经济搞好,待有了一定数量的中产价级之后,政治制度的改变,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破坏性。
  格列夫的同事贝克(Don Beck)说:管理的方式,因民众而异。Different stroke for different folk)。这让我想起新加坡建国初年取缔私会党的经验。当时岛上私会党横行,猖獗异常,先前的英殖民政府,多年来都束手无策。独立后,新政府立即援引公共安全法令,雷厉风行,以强硬的手段,一举打尽,为岛国良好治安奠定基础。
  贝克对新加坡式软威权的善政良治非常欣赏。他认为这是国家从第三世界通过第二世界走向第一世界的可行途径。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条坐标轴与进化标度外,整合政治模型还包括了至少六条其他坐标轴与标度,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有趣的是,其基本精神与东方的中庸之道,却有相通之处。同样主张允执其中,过犹不及,和而不同,通权达变等原则,十分务实。

联合早报言论 2010-12-06)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Blue Monsoon on the Behance Network

behance.vo.llnwd.net/profiles/54754/projects/48879/547541195546199.jpg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玩具

3.bp.blogspot.com/__kwF9vKRmNg/SJHZWM3TDHI/AAAAAAAAFd8/uygKRIqXvlI/s400/1g18qt.jpg

狐媚

Cgunit - Online Gallery

肉食

Cgunit - Online Gallery

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

长老

William Thomas discusses Eldertopia



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倒立凳




解放

Posted on Sep 23rd, 2010 by found

蛋白蛋黄分离器

Add cPosted on Sep 29th, 2010 by foundaption

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

马克

3.bp.blogspot.com/_cT_Z1o0IU_4/TNfd63m058I/AAAAAAAAAzA/MShDgG2Ygq4/s640/Mark+post.jpg

烟色

coulourblind.files.wordpress.com/2009/11/rugstar7.png?w=375&h=443

危美

amolife.com/image/images/stories/Nature/Sky/storms%20(13).jpg

joie!

www.buroloco.fr/pagehtml/image/joie/01.jpg

小鸟

farm3.static.flickr.com/2503/3997668292_5c3cb38c30.jpg

收集者

gigposters.com/posters/135567.jpg

新的一页

Daily Inspiration #251 | Abduzeedo | Graphic Design Inspiration and Photoshop Tutorials

什么鸟?

behance.vo.llnwd.net/profiles2/107052/projects/599855/6c3bbeb46319c4596e4944d796eeddc9.jpg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爱情,直觉与赌瘾



  铭心刻骨的爱情,如有神助的直觉和像恶鬼上身般的赌瘾,都似乎有同一只黑手——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质。它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人们吃巧克力时或瘾君子在腾云驾雾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满足感,都是多巴胺在发生作用。科学家当初发现其威力时,几乎吓了一跳。那些多巴胺分泌过度的老鼠,沉溺在其快感中,可以不吃不喝,直至虚脱死亡——“爽死
  当一对男女产生爱慕之情时,丘脑(Thalamus)中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就源源不断地分泌,势不可挡地汹涌而出。于是,我们就有了爱的感觉。对心上人念念不忘,朝思暮想。喜怒哀乐,完全受到爱情进展所左右,顺利时如在天堂,一有变卦就立刻堕入地狱。
  生物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Helen Fisher)认为,这种由多巴胺驱动的浪漫爱情,不同于性欲(由雄激素与雌激素驱动)。它比性欲更强烈: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人,不会自杀。因爱情失败而自杀或杀人的悲剧,自古至今,一再重演。
  爱情专一的草原田鼠(prairie vole)与其见异思迁风流浪荡的堂兄草甸田鼠(meadow vole)不同之处,最能说明多巴胺对爱情的关键性的影响。有趣的是,当研究员废掉这些多巴胺后,老公草原田鼠就会立刻被其他狐狸精田鼠勾引去了。
  除了浪漫爱情外,多巴胺对我们直觉的形成,也有贡献。直觉是一种在意识之下操作的智慧。换言之,我们知道的事,往往比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多得多。很多时候,正当我们要采取某种行动时,或在行动之后,会有某种莫名其妙的不安感,仿佛知道自已把事情搞砸了。后来结果证明,果然如此。这种直觉究竟来自何处?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曾经说过: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是他通往新发现的门户。我们的大脑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自动自发地检测错误,并从犯错的经验中学习。
  这种从错误中学习的机制是这样的:当脑子一旦决定采取某种行动时,它有预期的后果。如果行动效果良好,那它就会分泌出多巴胺作为酬赏。如果行动的收效不良,没有达到预期的后果,它就会停止分泌多巴胺以惩罚自已,让自已记住这个错误,以免再犯。
  研究者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以证明这种机制的存在。玩法简单:受试者收到2000元的賭本以及四副颜色不同的纸牌。他们可从四副牌中任翻一张牌,每张牌上有指示,告诉受试者他输赢多少。受试者不知道的是,这四副牌输赢的概率不同:有两副牌的风险较高,其中有一些奖金较高(100元)的牌,不过也有罚额奇高(1250元)的牌。而另外两副则比较保守,奖额不高(50元),不过却很少让受试者输钱的牌。如果受试者只从这两副牌抽牌的话,他肯定会赢钱。
逻辑思维比直觉慢
  开始时,受试者随机翻牌。一般上,多数的受试者在翻了50张牌后,才会自然而然地偏向那两副友善的纸牌。一直要等到翻了80张牌后,他们才能清楚说明为什么他们偏好这两副牌。从这里可以看出,逻辑思维比直觉慢。
  其实,研究员从装置在试者身上的测量器看到,早在翻了10张牌后,每当受试者伸手从那两副高风险的纸牌抽牌时,他们皮肤温度就会升高,手心出汗,出现焦虑紧张的征象。可见,受试者尚未能认出那两副危险的纸牌时,他的潜意识早已经知道害怕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面对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抉择。那些善于聆听直觉的人,自然比较能趋吉避凶,做出较佳的决定。
  说到抉择,对染上赌瘾的人来说,这两个字几乎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已完全受其赌博恶习所控制,明知长此下去,迟早会倾家荡产,声败名裂,可是不能自制,无法收手。研究者发现,多巴胺对赌瘾的形成,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我们知道,多巴胺是一个酬赏机制。每当我们遇到好事时,都会有多巴胺释出,带来快感。
  如果有个孩子,他的父亲每次从外国公干回家,总是会带些孩子喜欢的礼物。久而久之,孩子的丘脑不必等到得到礼物后,才会有多巴胺的分泌;早在父亲回家的前几天,预期的礼物,已使孩子脑中的溢满多巴胺。如果十年如一日,这惊喜感必然递减。但是假如有一天,归来的父亲对兴致勃勃迎接他的孩子说,对不起,这一回他忘了买礼物,然后在孩子大失所望之后,才把礼物拿出来。试想一下,那时孩子脑中多巴胺能不突然泛滥吗?
  研究者估计,意料之外或者是不能预测的酬赏,其效果要增加三至四倍之多。
  赌博的要命之处就在这里,它随时随地会引爆多巴胺的堤坝,让多巴胺汹涌而入,让人爽得不得了。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小赌怡情,适可而止;而另一些人则一发不可收拾地変成赌鬼呢?
一般的看法是,赌瘾与多巴胺异常有关。近年就有不少案例,有些病人在服用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后,出现了奇怪的副作用:变成了赌鬼。还有,那些多巴胺分泌日渐枯竭的老人,也经常染上赌瘾。
  既然找出了多巴胺这只黑手,这也就意味着,或许能够找出减少多巴胺在大脑中传输的办法,从而减少赌博中的强迫性冲动的发生。
  当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赌博,就像其他易成瘾活动一样,除了大脑化学物质,还要考虑环境以及社会化等的复杂因素。
  不过,宏观而言,最近的研究带来些令人堪慰的消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位精神病学教授霍华德·谢弗(Howard Shaffer)注意到,尽管合法赌博业大幅度增加,在美国的病态赌博所占的百分比率,在过去的35年来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在1990年代后期该比率有一个高峰,但自此之后水平又逐渐下降。
  谢弗博士将该曲线与一副典型的病毒感染曲线,绘制在同一副图表上进行对比:开始水平较高,这是因为一开始那些最容易感染病毒的人大批生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适应了病毒,曲线水平逐渐下降。

联合早报 言论版 20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