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6日星期一

文化的问题是:你参加了吗? 邹璐

《联合早报》上,曾读到本地自由撰稿人吴大地的文章《文化是好生意》。吴先生指出,文化素质归根到底是很个人的事。
  他说:“国家可以提供最好的教育,最完备的图书馆,建设最广泛的资讯系统,但是如果个人没有追求生命意义的诚意与勇气,尽管拥有学历和衔头,可是从生命体验的角度看,却只停留在文化的幼稚园。”的确如此。
  笔者来自中国,当年在复旦大学的礼堂里曾经听过一场由著名指挥家陈燮阳先生指挥的小型交响乐演出,至今记忆犹新。
  而今,当我坐在维多利亚音乐厅,坐在大榴槤壳里,享用最好的公共设施和音响系统所带给感观的无比享受,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这样的幸福和幸运绝对不是给我一个人的,也不是给少部分人的,而是敞开门扉给所有人的。
  这是说,在相对硬件软件提供方面,政府已经做得很好,国家的确提供了非常好财政支持,建设了很多文化公用设施,包括艺术场馆,资讯系统,甚至渗透到邻里社区。
  同时,自上而下一些公共及私人公司机构,也在这方面不惜余力。文化活动如讲华语运动、讲标准英语、艺术节、传统文化节、春到河畔迎新年等等,不胜枚举。很多活动还是免费让人参加的。
有水平的展出为何乏人问津
  可是,到头来你就会发现,有的活动参加者寥寥无几,而其实活动本身水平并不低。
记得有一次,笔者参与了一个知名马来西亚书画家的作品展出及讲座。在现场,我观赏了落笔洒脱,意境高远,自成一格的画作。
  可是,在主办机构的大力邀约之下,除第一天开幕式及讲座有些许参加者之外,接下来两天的展出,访客屈指可数,非常冷清,用门可罗雀形容亦为不过。
  我们不禁困惑,都说新加坡是文化的沙漠,可是这么好的文化绿地怎么无人问津呢?我想我们今后所有运动活动的口号,可以统一改成:“你参加了吗?”
  有的人喜欢抱怨政府,抱怨机构,抱怨“客观原因”等等,这实在需要一些修正。就好像因为抱怨华文难学,就降低华文学习程度,这是危险的削足适履。
  每个人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对文化的参与是否有付诸行动。
  一个广泛开放的文化艺术大环境在等着我们,如果我们自己缺乏参加的意识,不能以实际行动作切身的体验、探索、享用,只是一味地批评和谩骂,那么这种心态和文化素质也结果是“很个人的事”,无人能管,也没人能够改变你。

作者在本地从事财经领域工作
转载自联合早报 言论版 2007年7月14日

邹璐
随笔南洋网编辑

她的个人空间:

http://www.sgwritings.com/50

http://www.sgwritings.com/358

Photo by David Hamilton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