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星期五

那些先来的人,请举手!


  近来移民问题,被媒体炒得火红火热。在新移民之间,对自己应该如何在这新环境里安身立命,如何慎言慬行,以期顺利融入社会,也有热烈的争论。
  杨建伟建议,身为客人的新移民,最好多听、少说、欣赏、称赞。张惠雯却认为,新移民不是客,尤其是新国民,既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享有法律所规定的一切自由权利,发言时无需瞻前顾后、忐忑不安。
  新移民之间的争论,本地人似不宜插嘴,不过在这些辩论中,常听到新移民称本国国民为老移民,或说我们是先来这里的人;新移民对国人这种眼明手快的定义,我这个土生生长的新加坡人,听在耳里,真有百般的不痛快。有些新移民口口声声说新加坡原是一个移民国家,仿佛在提醒大家,大家同样是移民,老移民仅是先来者而已。这样说的人,似乎忘记了,新加坡是华巫印英等族群,多年来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共同建立起来的家园。
  新加坡囯民与新移民的不同,仅是来到新加坡这小島时间的先后吗?这就好像一只鸟,辛辛苦苦的筑了一个坚固美观安全舒适的巢。为了扩展,欢迎新鸟同来共同建设。新鸟申请到居留权之后,说旧鸟不过是先飞来这里的乌;大家都是鸟,没有多大差别。这当然不是鹊巢鸠占,不过于情于理,这种近乎喧宾夺主的态度,似乎说不过去吧!
  张惠雯还说,一个吸引移民的社会和移民之间是相互选择、相互需要的。。也就是说,移民和新加坡之间,纯粹是交易关系,你情我愿,互不相欠。前此她还说过,只要不确犯本地的法律,冒犯道德,能够和本地人和睦共处、相互尊重、能够多一些对本地文化习俗的认识,这就是很好地融入了。
  张惠雯是永久居民,和张元元一样,是外国公民,持这种说法,无可厚非;可是对那些取得了公民权,放弃了原来国籍,宣誓效忠新加坡的移民,那就很有问题了。另一位新移民李叶明有类似说法:现在的移民,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移民,更像是谈一场自由恋爱,讲究的是你情我愿,还要加一点缘分。火候不到的时候,千万不要勉强对方,去苛求什么认同。当一个移民申请公民权成功后,这场自由恋爱就结束了。如果在心里面不能认同新加坡,这就形同骗婚。火候不到的时候,请勿求婚。
  融入的实质,对新公民,永久居民以及只在这里工作或读书的外国人是不一样的。一个新公民的融入,可以用电脑科学的整合概念做类比。整合就是共享资料以及设备。要保证新的软件能够被整合到旧的母件中,新软件就必须适应旧软件的编程基礎以及运用其编程语言,这样一来,加入了新软件的整个原有系统才能顺利运作。
新移民之所以会离乡背井,选择到新加坡来安家落户,通常是因为比起祖国,这里的物质条件较丰裕,社会秩序较安定,生活质素较髙,孩子的教育较完善,他们前途较有保障。新加坡这种种成就,是建基人民的一套共同价值与理念。 从而建立起来的新加坡独特的体制,法律与文化。
要融入新加坡社会,成为一个在整个系统内顺利运作的个体,就必须了解并接受这些价值,法律与体制。
这些价值,法律与体制,形成了新加坡独特的文化(文化定义:生活方式)。既不同于中国,也不同于马来西亚,或印度、英国、印尼、菲律宾……
  各国移民如果要融入新加坡社会,必然要作出一定的努力,去学习,去了解新加坡文化、语言,法律与政治经济等各种体制,并作出自身的调整与改变。个人的适应调整不会是完全无痛的,但是总不能反过来要求新加坡放弃国家的性格去迁就各国移民。
  融入的成功,当然不能单靠移民努力。新加坡政府,深知如果移民融入出了问题,就要付出不赀的社会成本,所以早有计划,投入资源,制造种种有利条件,帮助移民顺利融入。新加坡人民,多年来各族群比邻而居,接受新移民的问题不大。抗拒心理当然有,不过比起欧美各国,民众的排外行为,实在是微不足道。
  国家认同并不排除对故乡的文化和地域血缘的感情,只要不危害社会凝聚力,各族群文化的发扬光大,是新加坡政府与人民所希望看到的。各族群珍贵的文化资产,正是我国的优势所在。但是,身为新加坡公民对身份认同,必须有清楚的概念。不论你是华人,马来人或印度人,首先,你就是新加坡人。
  今年七月中访华的美国两位华裔部长:商务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尽管都是黑眼睛、黄皮肤,但他们却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是美国文化和教育塑造的成功人士,身居政府高官。肩负美国的国家使命访华,他们首先代表的,不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吗?
  老移民的说法,很多本地人也很爱说。用意相信是良善的;希望拉近新移民与老移民的距离。不过这种说法我不认同,我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从来没有移民过。
  如果有人用老移民称呼我,或说我是先来的人,我是会生气的。
(联合早报 言论 2009-10-24

2 条评论:

Unknown 说...

你生气的时候最可爱了 heehee

吴大地 说...

小鱼儿,你回来了。还以为你移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