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ARE(妇女行动及研究协会)之争,两方都搬出“道德/价值观”作武器,互相指责。
乒总与刘国栋的纠纷,也被一些评论者看成是“掌权者以高道徳标准作为利器指责别人”的事件。
严孟达因此规劝行动党议员,不要养成“站在道德的高地来看别人的习惯”。
随着言论越来越开放的趋势,势將会更多有道德议题的出现。因为,很多政治与公共议题,归根究底,其实都是道德议题。
道德是什么?
道德 对 法律
道德是行为的规范。
法律也是行为的规范。不过,道德是柔性的规范,法律则是硬性的规范。
法律所涵盖的行为规范比较根本,如果这些规范受到破坏,就会妨碍到社会的顺暢运作。所以必须明文规定,并以国家暴力作为后盾,强力执行。
道德则没有那么严重,做了一些被别人认为不道德的行为,一般只要不触犯法律,最多只被舆论谴责,社群排斥,左邻右舍指指点点、白眼恥笑。其实,只要自信强一点或臉皮厚一点;认定自己的道徳标准与众不同,就不必躲躲闪闪,遮颜过闹市,旁人也无可奈何。当章子怡被不怀好意的记者问起她与未婚夫在沙滩上的即兴表演时,她坦然回应道,“我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呀!”
道德既不完全受法律管辖, 这意味着国家黙认个人有自由选择道德价值的空间。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的责任在于保障民众的自由:保护其人身安全以及财物不受侵犯,但却不应该替他决定生活方式,道德信仰。
这种自由得来不易,人类一直要到启蒙时代以后,才等到不受宗教统辖的世俗国家的出现。
“权威伦理” 对 “人文伦理”
不过,至今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人类没有明辨善恶的能力,所以道德规范必须由一个勝於常人的权威者(如上帝、先祖或毛主席)制定,这些权威是不容质疑的。这种道德系统称“权威伦理”。
与之对比的是“人文伦理”,其信仰者认为,人本身才能够决定德性与罪行的标准,而不是由凌驾於人之上的权力来决定。人的幸福是倫理价值的唯一标准。
不过,不是每一个自命“人文伦理”的信徒,都有能力用理性来建构其道德准则。因为个人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健康成长,道德发育停顿的现象很普遍。很多人终其身停留在幼儿阶段。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Kohlberg )认为,一个处於前惯例期(Pre-Conventional)的儿童,並沒有道德观念,凡事只著重个人利益和只為滿足自己而行事。直到他发展到慣例期(Conventional), 他才能以他人/社会的标准作判断,以此作為發展自我道德观念的方向,因為這个层次的兒童/成年人希望得到別人/社会的認同。如果他能进一步发展到后慣例期(Post-Conventional),他才能超越一般人及社会規范,對自我有所要求。
一个社会,如果其民众大部份处于惯例阶段,就会把后惯例期的人,看成是离经叛道的捣蛋分子,群起而攻之。
历史却昭示一个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里后惯例期人数会逐渐增加。其佼佼者遂成了改革旧道德、移风易俗的先驱人物,如五四运动的鲁迅、蔡元培。
“道德相对主义” 对 “道德客观主义”
法律也是行为的规范。不过,道德是柔性的规范,法律则是硬性的规范。
法律所涵盖的行为规范比较根本,如果这些规范受到破坏,就会妨碍到社会的顺暢运作。所以必须明文规定,并以国家暴力作为后盾,强力执行。
道德则没有那么严重,做了一些被别人认为不道德的行为,一般只要不触犯法律,最多只被舆论谴责,社群排斥,左邻右舍指指点点、白眼恥笑。其实,只要自信强一点或臉皮厚一点;认定自己的道徳标准与众不同,就不必躲躲闪闪,遮颜过闹市,旁人也无可奈何。当章子怡被不怀好意的记者问起她与未婚夫在沙滩上的即兴表演时,她坦然回应道,“我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呀!”
道德既不完全受法律管辖, 这意味着国家黙认个人有自由选择道德价值的空间。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的责任在于保障民众的自由:保护其人身安全以及财物不受侵犯,但却不应该替他决定生活方式,道德信仰。
这种自由得来不易,人类一直要到启蒙时代以后,才等到不受宗教统辖的世俗国家的出现。
“权威伦理” 对 “人文伦理”
不过,至今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人类没有明辨善恶的能力,所以道德规范必须由一个勝於常人的权威者(如上帝、先祖或毛主席)制定,这些权威是不容质疑的。这种道德系统称“权威伦理”。
与之对比的是“人文伦理”,其信仰者认为,人本身才能够决定德性与罪行的标准,而不是由凌驾於人之上的权力来决定。人的幸福是倫理价值的唯一标准。
不过,不是每一个自命“人文伦理”的信徒,都有能力用理性来建构其道德准则。因为个人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健康成长,道德发育停顿的现象很普遍。很多人终其身停留在幼儿阶段。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Kohlberg )认为,一个处於前惯例期(Pre-Conventional)的儿童,並沒有道德观念,凡事只著重个人利益和只為滿足自己而行事。直到他发展到慣例期(Conventional), 他才能以他人/社会的标准作判断,以此作為發展自我道德观念的方向,因為這个层次的兒童/成年人希望得到別人/社会的認同。如果他能进一步发展到后慣例期(Post-Conventional),他才能超越一般人及社会規范,對自我有所要求。
一个社会,如果其民众大部份处于惯例阶段,就会把后惯例期的人,看成是离经叛道的捣蛋分子,群起而攻之。
历史却昭示一个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里后惯例期人数会逐渐增加。其佼佼者遂成了改革旧道德、移风易俗的先驱人物,如五四运动的鲁迅、蔡元培。
“道德相对主义” 对 “道德客观主义”
看着昔日被视为“天条”的旧道德一个一个被推倒践踏,而匪夷所思的新道德则被一些新人类崇奉鼓吹(例如在20年代,哲学家罗素,著书立说,公然背书婚外性行为),惊慌失措之余,有些人开始怀疑宇宙间究竟有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
加以,由于资讯的流通与人类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他人的文化社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恍然惊觉别人的道德规范,与自己所信奉的那一套,可以是完全不一样。比如母系社会,不但奉行一妻多夫制,还有走婚的习俗,。再加上现代/后现代哲学家,如尼采、卡特的推波助澜,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也不存在客观的是非标准的“道德相对主义”,开始流行。
道德相对主义由来已久,不是近代的发明。对客观的是非标准深信不疑的柏拉图,终身都在和相对主义者争论。
人类史上,关于究竟有没有客观是非标准的争论,从来没有停过。
善 对 恶
加以,由于资讯的流通与人类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他人的文化社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恍然惊觉别人的道德规范,与自己所信奉的那一套,可以是完全不一样。比如母系社会,不但奉行一妻多夫制,还有走婚的习俗,。再加上现代/后现代哲学家,如尼采、卡特的推波助澜,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也不存在客观的是非标准的“道德相对主义”,开始流行。
道德相对主义由来已久,不是近代的发明。对客观的是非标准深信不疑的柏拉图,终身都在和相对主义者争论。
人类史上,关于究竟有没有客观是非标准的争论,从来没有停过。
善 对 恶
“道德客观主义者”深信,道德是非是有客观标准的。他们相信,身体力行正确的道德准则,将有助於“人”的完成,是通向人生幸福之路。正确道德规范的客观有效性,就在这里表现出来。西方的亞里士多德与东方的孔子,在这方面,都有同样的看法。他们相信完善的人格乃是活生生的“善”。而“恶”则是人格成长的失败,是病态人格。
“恶”嫉妒“善”的幸福,不能忍受它的存在,所以把它视为天敌,一直千方百计的要消灭它。
道德的冲突,是善与恶的冲突。
(经过编辑修改后发表于 联合早报 言论版 2009年6月4日 )
8 条评论:
奇怪,做么勝於常人的权威者里会包括阿毛涅?
如果人性本善,而“恶是人格成长的失败”,那么“恶“也是逼不得已被沦入冲突中辗转而来的。
再从这里延伸开来,为什么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肯定没有恶报,就知道老天是同情恶人滴,因为老天认为“恶”性本善,只是人格成长的失败而成“恶”,何罪之有?
哈哈哈,我又来胡说八道了。。。。
当年阿毛已被神化。中国十亿人都听他的话。作为一个勝於常人的权威当之无愧。
众生都有佛性,想一想,妖魔是怎样来的。
听过“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吗?”不要只看这一世。
我确实不知道妖魔是怎样来的,如不嫌弃,请指点。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总觉得这话有很大成分的自我安慰。
建议你仔细读一下西游记,把书里的妖魔生平研究一下,相信就会有个概念。
人格发育不全或者退化的原因很多。环境与个人,先天与后天的原因都有。
我见过的,大部份与自我中心或自我膨胀有关。Be honest to yourself, work on your ego,对我来说是一个努力自救的方向。
几乎每一个人都被坏人害过。所以复仇的故事有那么多观众。
睡觉前幻想一下怎样狠狠的整治坏人,有助入眠。
馊主意,连睡觉都让坏人霸占空间!
"几乎每一个人都被坏人害过。"
酱就是坏人也被坏人害过咯,嘿嘿。
“睡觉前幻想一下怎样狠狠的整治坏人,有助入眠。”
酱会不会导致人格成长的失败huh?
小鱼儿闪咯~~~不然鱼头落地。。。 哈哈哈
坏人当然也被坏人害过。
小鱼儿行!读出我弦外之音。
我想要说的,就是有谁不曾有意无意的害过人?包括好人在内。
为了不开罪我部落格的访客,所以不便明说。
Be honest to yourself. 面对你的情绪,包括负面的。把一切放在阳光之下。情绪发洩有益健康。压抑是心理病的根源。心中埋下太多陰暗,才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hmmmmm...最后一段记下了,谢谢吴老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