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餐馆用餐,如果厨师煮出来的食物美味,堂倌服务又周到,你便不免会多给些小费。但试想一下,要是有一天,你到丈母娘家里吃了丰盛的一餐,餐后心满意足的你,打开钱包,掏出一把钞票,打算慷慨的酬报她……
这种行为能被接受吗?哈!耳朵不被老婆大人扭断才怪呢!
为什么这样的行为,会让人觉得唐突荒谬?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心理学家发现,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其中一个是由社会规范(social norms)所支配,另一个则由巿场规范(market norms)所支配。
人对钱的态度,就是所谓的金钱心理学。对经济学家来说,金钱只不过是一种让经济生活更有效率的交换工具。就好像斧头有助我们轻易的砍树,金钱让我们在市场上,能够决定一个面包或者一幅毕加索杰作的价钱,方便交易。
不过,金钱所能够掀起的情绪、压力与嫉妒,却远远超于任何斧头。人们就是不能理性的处理金钱。
友好相助无须立即回报
社会规范包括人们回应彼此所提岀的友善要求,比方请人帮忙搬沙发,帮忙换轮胎。社会规范牵涉到我们社会性的本质和我们对社群的需求,这些规范通常是温暖而模糊的,不需要马上的回报。这就像帮别人开门一样,你和对方都因此感到愉快,但无须立即回报。
然而,由巿场规范所支配的世界,就天差地别了。它没有温暖而模糊的部份,所有交换都清楚分明的,包括工资、价格、房租、利息、成本与效益。在市场规范的领域中,你付出多少就可以得到多少。
当我们能够明确区分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时,生活会比较没有冲突。以性爱为例,在一般西方社会规范中,人们可以免费拥有性爱,并且期望它既温馨又滋润心灵。但在巿场规范中也有性爱存在,也就是应因需求、须要花钱消费的性爱.
两者的分别很直接明确,因为不会有丈夫或妻子要求另一半付50元才愿意上床,也很少有妓女希望得到永远的爱情。
当社会规范和市玚规范发生冲突时,麻烦就会产生了。
再以性爱为例,某位男士请一个女孩吃饭看电影,之后他再次约她,两次结账时他都高高兴兴。等到第三度约会时,那女孩却没有像他期待那样,至少以热吻回报,他大失所望了。
第四次约会时,他于是有意无意地提到这场恋爱花了他多少钱,暗示女孩应该有所回报。后果可想而知:女孩骂他禽兽,拂袖而去。理由是:他违规了,把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混为一谈。
人会受“金钱思考”的影响
幸运的是,一般人都有健康的本能,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轻易的区分这两种情境。很少人会笨到在吃一顿饭后,立刻付钱给丈母娘的。
科学家也发现,要启动“市场规范”的按纽,把人们带入市场心理氛围并不困难:只要提到钱就可以了。他们的思想与行为都会自然地跟着戏剧性的改变。
科学家在受试者所处的环境中,布置一些和金钱有关的资讯,如银行储蓄利息广告,或让他们重组一些与金钱有关的词句(例如“高薪”),就足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而经过了“金钱思考”之后的受试者,他们接着的慈善捐献,也跟着减少。他们也变得更个人主义,比较不愿帮助别人,也不轻易向人求助。
同样的,那些读经济学的学生,一般都比其他学科的学生显得自私。而从事金融业务者,都比较自我中心。
人们与金钱非理性的关系,可说是千奇百怪。原本是一种经济工具的金钱,居然有镇痛的功能。科学家发现,只要触摸金钱,就能减轻热水烫触的痛苦。而在受到社交挫折的时候,金钱有抚慰感情伤痛的功能,像是友谊的替身。
对许多身不由己,仿佛是鬼上身无厌地追求金钱的人,金钱像是让人上瘾的毒品。就和尼古丁与海洛英一样,它能够启动脑中的“欢乐中心”,一个令有益身心活动如运动、游戏以及性爱等,获得回报的神经通路。
而在潜意识中,我们似乎把金钱与食物看成同一样东西:所以肚子饿的人比吃饱的更不愿乐捐,而当一个人食欲大起、想吃东西时,也比平时吝啬。
最令我吃惊的是,今年1月18日《泰晤士报》有则新闻说,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的两名心理学家声称,根据他们的研究,男人越有钱,他的女性伴侣“会有更多的高潮”。
难怪那么多女性都希望嫁个有钱人!
(联合早报 2009年5月16日 言论)
2 条评论:
"男人越有钱,他的女性伴侣会有更多的高潮。
难怪那么多女性都希望嫁个有钱人!"
吴老大,女人不可能是为了性高潮而希望嫁个有钱人吧?
还有还有,以后老编没给您发稿费,你只要往social norm 的方向想,就天下太平了。哈哈。
久违了,小鱼儿向您请安,吴老大吉祥!
哈哈哈!
开开玩笑而已,鬼知道女人要什么!
稿费之事最好不要提,要不然我们这些撰稿人都变成猴子了。(pay peanut, get monkeys.)
别来无恙, 看到你的留言,真的很高兴。,看来你心情颇好的,keep it that wa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