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山元的文章《灵魂语言》,忽然觉得新加坡似乎存在着一个“灵魂危机”。
这里充满了很多只知赚钱,但没有灵魂或者是灵魂稀薄的国人。更严重的是,我们的下一代,情况也不乐观。可谓前途堪虞,一不小心就几将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之国。
为什么会搞成这个样子呢? 根据韩先生的分析, 这是因为很多国人只有 “工具语言” 而没有 “灵魂语言” .
“灵魂语言” 是什么呢? 韩先生说, 什么语言都有培养灵魂的功能, 好像美国各裔族群,都以英语当母语. 可是“问题是新加坡不是美国, 占大多数人口是华族”。
华族的“灵魂语言”通常应该是华语。不幸的是,却有些人向华族子弟强调华语只是工具而已, 於是, 好好的 “灵魂语言” 似乎变了质, 又成了 “工具语言”.
韩先生说: “工具可以放弃, 也可以更换, 灵魂行吗? 如果一种语文成为你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份, 你会轻言放弃吗?”
事关灵魂, 问题不可谓不严重.
谁都知道,语言的功能多样, 既可用来赚吃,又可进行精神文化的学习与修养.
善用情绪语言的龙应台, 提出灵魂语言这个名词时, 主要在于讥笑那些文化层次没有她那么高深的华人.
韩先生文中也明确指出, 任何一种语言都兼具这两方面的功能. 他还在另一篇文章中举出例子说明: 印度诗哲泰戈尔、捷克文豪昆德拉, 他们都用非母语写作。 其实, 我国就有很多现成的例子: 开国元老之中, 也有不通晓或精通母语的。他们为国家人民鞠躬尽粹, 任劳任怨,有目共睹,像是没有“灵魂”的人吗?
可见韩先生知道,所谓“灵魂语言”是一个很松懈牵强的慨念。
始于这样含糊的慨念,韩先生却得到了失去灵魂这么严重的结论,确实令人惊讶。
这篇论辩逻辑可疑的文章,却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在报纸以及网站上,听到很多叫好与掌声。
为什么呢?因为像我这类的老华校生,都有一种母语自豪感。虽然在其他方面不如人,现在有了“灵魂语言”这帖护身符,见到那些韩先生口中那些“养尊处优、生活写意”的人,大可以告诉自己,“我有灵魂,你有吗?哼!”。
母语确实有助亲炙族群文化,推广母语早已是我国的共识。不过,把这个议题升级到灵魂那样严重的层次,未免有诉诸情绪之嫌。
联合早报 言论 2008年3月1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