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星期一

茶匙里的风波

运开网友投书SMRT,指新春电话卡上的“挥”字写错了。他的意见没有被接纳。于是在随笔网站发了很多帖子,不平之气,自始至终跃然纸上。

有时候,只要稍微換个角度,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景观。心中块垒也会跟着消解。

琴棋书画,是柴米油盐搞掂以后的玩意。玩的认真一点,就为艺术。

对艺术的看法,见仁见智。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总不脱游戏本质。

要玩的精彩,往往要出奇制胜。换言之,就是创新。很多艺术流派,甚至整个艺术史,都是这样玩出来的。

创新时,有时未免要打破陈规,挑战传统。所以,创新者往往会被保守浱用石头砸死。这种例子,在艺术史上屡见不鲜,层出不穷。不过,有效的创新,必有大批追随者,形成一种风气,后来逐渐为主流接受。

汉字象形表意,书法玩起来,可以作艺术发挥的方向特多,比如:
        可以玩字形:如“虎”字,可以拖出一条斑斓的虎尾。来个字画不分。
        可以玩字义:书者故意多加一点,少写几划,用写“错”字的方式,来表达一些弦外之音,暗通款曲。如连战在南京中山陵提筆寫下「中山美陵」四個字,其中“美”一字故意少写一划以示美中不足。曲阜孔府一副楹联中的“富” 字,少了上面一点, 寓意 “富”不出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表示“文章通天”等等。
        可以玩字体:如“一字多体”。近来有书法家将篆、隶、正、草四大类书法融于一字,创新出崭新的字体。
        玩“部首通用”(运开说的)
        玩“变体”(卡医师说的)等等。

电话卡上面的“挥”字,确实有点与众不同,如果用行书的笔顺看,仿佛是木字旁。如果用楷书的字形看,肯定可以看成是个挥字。

那位书法家这样玩法,据我的猜测,有下面几个可能性:
        他故意用行书木字旁的笔顺,写提手旁,来个既像术字旁,又像提手旁,有意暧昧,幽默的制造一种无伤大雅的紧张。这种手法画家常用,譬如把茶壺画得像女体的某个部位,令人想入非非。
        他见过王献之玩提手旁,有意模仿。(见图)
        他用横竖横笔顺写提手旁。行书木字的笔顺,可以先横后竖,再将撇捺连缀起来写出,或者是先写竖划,再将与撇捺一笔连出。“挥”字的疑似撇划,如夕野氏指出的,出奇的轻,毫无力道,好像无意带过。我认为书者无意写撇划。

“书法无错字”这种看法,在今日的书法界,还有很多信徒。从这个角度看,以上第一和第二点的玩法,实无可厚非。

运开网友(自称书法初学者)和墨迹老先生(书法前辈),都一口咬定“挥”字提手旁写错了。可是对王献之近似的提手旁,却有不同的看法,运开认为是木字旁,墨迹却说是提手旁。由此可见,这类的判断,有时主观成分很高。

我称这次事件,为茶匙里的风波。因为它影响不大。懂得书法的人,能够把挥字的提手旁看出是木字旁的民众,毕竟不多。是小小小事一件。这样的艺术创新,实无伤大雅。不像那些为了耸人目耳,而当街剃陰毛喝尿的所谓艺术创举。

不过对那位写挥字那个书法家(卡医师口中的阿赐)而言,这可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灾难。运开二度投书SMRT,并在网上发起评论,无论错对,对他的专业声誉多少会有影响。生意肯定会少一点。试问,有那一个机构敢再冒险,用一个小学生都不如,连挥字都写不清楚的书法家。

2 条评论:

匿名 说...

哈哈哈 世上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匿名 说...

就懂这么一点,怕人不知道,现在不乘机出一下风头,以后恐怕没机会了。